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世系源流 >> 姓氏源流 >> 内容

林知是何许人也

时间:2012/8/27 22:37:14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林知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灵源山隐士林知

  安海灵源山,唐时称太平山,宋称吴山,其峰峦高出东南诸山外,雄跨四里许。山间佳木秀茂,岩石峥嵘,山泉潺潺,景色十分迷人。相传隋唐间即有僧人构庵山巅,名紫云室。历代多有名贤在此寄寓读书。

  宋代晋江有位名士林知,字子默,是闽将仁翰裔孙,世居马坪,少年好学,卓有志向,筑"望江书室"于灵源苦读,世人多闻其名而罕识其面。

  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企图挽回当时国家积贫积弱之势。林知身为书生,心怀国事,亲赴汴京上书论时政。只是他一介布衣,人微言轻,上书既久,音讯全无,淹蹇京师。其友惠安主簿林某上京,往他住处访问,很为他的际遇不平,题壁一首:"先生平昔命何非,万卷诗书一布衣。回首长安成底事,吴山苍翠几时归?"林知见诗遂拂袖归来,隐居灵源读书著书。

  晋江有烟浦埭在城东南20里,溷蓄99溪之水,广袤五六十里,一县之田三分之一靠其灌溉。宋治平三年,洪水冲决埭岸,水利废弃多年。林知留心百姓疾苦,上书县令危雍,亲自主持修筑堤岸、清浚沟渠、增设陡门,恢复了烟浦埭水利。百姓感其恩德,为其立祠奉祀。

  林知卒后,葬于灵源山中。后人赞曰:"易有卦爻,曰潜曰疖,君子知几,成德无愠,公今往矣,悠悠令闻。"著名诗人刘涛过其墓,作诗吊之:"处士坟三尺,吴山松万株;空余著书业,不见炼丹炉;道古言难合,年高势最高;盛朝礼乐备,无处用真儒。"林知墓即今尚在,成为灵源山一古迹。 (仲仁)

福建侨报2001727日报道《灵源山隐士林知》文章读后疑问:

根据“福建侨报2001727日,中华文化栏目刊登报道《灵源山隐士林知》文章中写到林知乃宋代晋江名士,字子默,是闽将仁翰裔孙,世居马坪。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企图挽回当时国家积贫积弱之势。林知身为书生,心怀国事,亲赴汴京上书论时政。只是他一介布衣,人微言轻,上书既久,音讯全无,淹蹇京师。其友惠安主簿林某(林迥 北宋元丰二年进士)上京,往他住处访问,很为他的际遇不平并题壁一首。林知见诗遂拂袖归来,隐居灵源读书著书。晋江烟浦埭在宋治平三年(公元1067年),洪水冲决埭岸,水利废弃多年。林知留心百姓疾苦,上书县令危雍,亲自主持修筑堤岸、清浚沟渠、增设陡门,恢复了烟浦埭水利。林知卒后,葬于灵源山中。诗人刘涛(北宋末期人)过其墓,作诗吊之。等有关“林知”的事件和人物均为宋代的事件和人物。在道光版《晋江县志》卷之八 水利志湮浦埭 (此条须与上六里陂、六陡门、三陡门等参看。)《方舆纪要》在府东南二十里,最大,上承九十九溪之水。《闽书》:广袤五六十里,襟带南乡三十六埭,绵亘永靖、和风、永福、永禄、沙塘、聚仁六里,水源凡九十九所,县田三分之一仰溉于兹。〔隆庆府志〕昔有吴公筑浦为埭,以捍海潮,罄其资而功不就,饮恨溺水,乡人为之立庙。后人因而成之。其垾三万丈,陡门四间,皆因天然全石,与陈埭、西坂湄、上福湄、南陡门等陂,共为尾闾泄水。宋治平三年(公元1067年),洪水埭坏。熙宁初(公元1068),邑人林知请于今危雍,重加修治,开凿诸淮。至建中靖国元年复坏,尉黄愿补其残缺,仍增开诸淮以通水利。】卷之十二 古迹志,【坊宅附城外宅,宋宅处士林知宅在马坪】。卷之五十七 人物志隐逸,宋,【林知 隐居笃学,有志尚。筑室灵源山之巅,人鲜见之。熙宁间,尝谐阙上书论时政,久不报。惠安簿林迥访其书室,题壁间曰:先生平昔命何非,黄卷诗书一布衣,回首长安成底事,吴山苍翠几时归?知遂归隐不出。县南有烟浦埭,冲决久废,知修以利民。里人德之,为立祠。孙外。】卷之六十八 冢墓志宋处士林知墓 在灵源山。〔宋刘涛诗〕】等的记载。《泉州府志》、《八闽通志》、《九牧二房锦马大宗谱》2011年版(以下简称锦马谱)也作了相同的记载。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和县志记载的重修烟浦埭及林迥、刘涛两位诗人的年代和诗句中写到的吴山(安海灵源山,唐时称太平山,宋称吴山)都可说明林知大约是宋代仁宗~徽宗年间人(公元1023~1119年)期间人物。也《锦马谱》记载林知是锦马开基祖翘公之子,二世祖,(没详细生卒年月)。翘公生于唐文宗开成丙辰年(公元836年)唐朝灭亡于(公元907年)共差71年。林知如果是翘公之子,那就应该是唐朝末期人物。在《锦马谱》中,林知墓葬相片的墓碑刻写“宋  马平  郡志隐士  子默林公 茔域”又与《晋江县志》记载相符合。县志载:林知孙林外是《题临安邸》作者,宋高宗绍兴三十(公元1129年)庚辰科进士,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公孙关系年龄间距基本符合,啊公隐居带孙到书室读书也符合人间情理。

唐朝末期和北宋末期相差近两百年,那“林知”究竟是唐朝的人物还是宋代人物?或者历史上在不同时代出现了两个类同像似的人物“林知”?

 文章中写到了林知乃闽将仁翰裔孙,据《锦马谱》记载:自景公至知公凡十九代。按郡志载:林知乃闽将仁翰(即闽林二世景公)之裔也。

据查史料记载,林姓历史记载有三个林仁翰。

一、据《锦马谱》记载:闽林二世景公,字:明澈,禄公长子。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授通直郎,后从征南将军朱宝平南有功,授镇威将军,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南平侯,其他谱志也都是同样的记载。

二、上街六桥林氏第三世祖,延皋公次子,林仁翰,字宗学,为闽南廊承旨,忠于闽王宗室,后晋开运元年(944年)12月,联合旧臣,诛在皇城(福州城内)判乱、谋杀王继鹏的朱文进、连重遇,遥奉建州(今建瓯县)刺史王延政为闽王,改国号殷,改福州为南都。(《通鉴》卷284胡三省注曰:南廊承旨,闽所置官,盖以亦侍卫武臣之职也。《闽县乡土志·侯官县乡土志》兵事录一(本境兵事)侯官县乡土志上,殷主延政遣统军使吴成义攻福州,闽南廊承旨林仁翰讨诛朱文进、连重遇。

三、《西山杂志》记载了市舶司从福州迁设泉州的经过:公元944年,林銮裔孙林仁翰寓居福州时,与拱宸指挥朱文进争夺市舶司之战。闽王延曦因偏向林仁翰,被朱文进派兵所杀。林仁翰因而招募死士,约王延彬、王延政举兵诛杀朱文进,夺得市舶司,方将市舶司从福州迁设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晋江经济报》2011227日第三版《林銮:安平商人先行者》写到:据《西山杂志》记载,始设于五代的泉州市舶司,是林銮裔孙林仁翰从福州迁设到泉州的。这说明,泉州在宋朝以前就已达到较高水准。陈天界说。(原文)

“林知”究竟是哪个“闽将仁翰”之后裔呢?一、闽林二世景公,名:仁翰,字:明澈。在东晋时,福建为建安、晋安两郡,到了陈朝永定时(公元557559),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才设闽州。而景公是东晋成帝咸和(公元325—336年)人物。史料中记载都为“直威将军,南平侯”,从没见过“闽将”的称号,而景公已有明确爵位“直威将军,南平侯”称号,不可能反用没有爵位的“闽将”称号。所以,景公与“闽将”之称不相符。二、上街六桥林氏三世祖,延皋公次子林仁翰,时在唐末五代,刺史王延政为闽王,改国号殷,改福州为南都。仁翰又是殷国名将,可称之为“闽将”。(据六桥林宗谱记载“林仁翰是泉州支祖,其后裔分布在泉州何方,待考证。)三、闽商林銮裔孙林仁翰,是在公元944年,也就是唐末五代,和闽王杀朱文进,夺得市舶司,将市舶司从福州迁设泉州,为殷国闽王立了大功,这可称为“闽将”。(其先祖居晋江东石,和马平靠近,后裔不明去向)。按《锦马谱》记载:开基祖翘公之子,二世祖林知,而林知的出生大约应在唐末(公元860年)左右,那又比上街六桥林氏三世祖林仁翰及闽商林銮裔孙林仁翰的唐末五代时期要早。如果是文章中所写及县志府志记载中的北宋末期的林知,那和上街六桥林氏第三世祖林仁翰及闽商林銮裔孙林仁翰是可以连接的。但未知是哪个闽将仁翰之裔呢?

总之,“林知”究竟是哪朝代人物?“林知”又是哪个林仁翰的后裔呢?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只把个人不明之事写于书面。但我族宗彦中有识之士众多,定能解开疑惑,把问号改写成句号。

作者:一定成功 录入:一定成功 来源:原创

  • 上一篇:派衍广东省揭阳
  • 下一篇:长林列祖简介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