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林氏 >> 唐九牧 >> 内容

四川广安龙台林氏族史杂谈

时间:2013/6/19 20:27:42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四川广安龙台林氏族史杂谈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是人类的天性,认祖归宗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文明凝聚力的血脉之源,是血浓于水的最至诚的精神归宿。那么,我们四川广安龙台林氏的根何在?我们来自何方?入川始祖是谁?是何时入川?得姓始祖究竟是谁?那么,我们《广安龙台林氏老谱》与广东乳源《林氏世荣公族谱》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家族经历了怎样的繁衍和变迁?有着什么样的家风和美德值得传承呢?

                       广安市龙台古镇

 据同治七年(1868年)五月广安龙台林氏老谱记载和入川后先祖墓地地址考证:林氏万全公葬于龙台镇齐心村(现墓地已毁),祖妣张氏葬于齐心村坟湾处,万寿公葬于龙台镇红龙村一组碾子院青龙嘴(墓地虽垮,但还能看见被泥土掩埋的碑石),祖妣黄老太君先葬于乾隆九年(1745年)始买的田地处:广安州荣禄乡白家沟李郎湾(现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宋庙八组),后于嘉庆二十三年(1819年)迁葬在现今龙台镇红龙村一组双河沟处。这些是我们广安龙台林氏考证到入川后最早的墓地。从以上可以推断:万全公、万寿公就应是我们的入川始祖(这与前辈相传也一致)。同时该谱还有:林文晟公之子林禄公的二房祥魁、三房祥元、长房祥祯的记载。今已查证主要居住在广东省乳源县东坪镇梯下井面村的林氏乃老谱记载的二房祥魁后裔。祖考林祥祯,祖妣张氏生四男二女,其中有长房万全公、四房万寿公,长女婿朱仕耀公等记载,那么朱仕耀公是谁呢?

 让我们先看看有关朱仕耀公的叙述:乳源地处广东省北部、北与湖南省宜章县为邻,南与英德市接壤,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而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一条从中原通往岭南,经过乳源的大道谓之西京路,现称:“西京古道”。在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个王朝交替之际,四川成了数十年战乱的主战场,导致人口税减,地旷人稀。清王朝在开国定鼎之后,急需恢复西蜀粮税大省的地位,为解决劳动力和粮食生产的问题,颁布了“招民复业”,“招民垦荒”等一系列特殊政策,从而掀起了一个东南人口大规模向“西蜀”四川大移民的热潮。清康熙中期大批东南移民相继入川。这次移民入川,民间俗称:“湖广填四川”在乳源西京古道边的梯下,朱家陇村居住了二百多年的朱德元帅的祖先朱仕耀就是在这次“湖广填川”的移民大热潮中,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前后离开祖居地(乳源梯下朱家陇村)携妻(林氏)沿着西京古道北上创业,初定居四川广安龙台寺李家岩。朱仕耀公去逝后,妻林氏才携幺子朱文先,媳张氏投靠顺庆府(南充)仪陇县乐兴儿媳娘家。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文先迁马鞍场繁衍定居。从此可以看出:朱仕耀公是朱德元帅的入川始祖,朱母林氏是他们的入川祖妣,他们初始入川地是我们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2010年调查小组为考证朱仕耀公墓地曾经到广安龙台调查过,这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事实的真实性。

 

 

                              

                               广安龙台林氏先祖生活遗迹----莲花宝地

 

               

                           广安龙台林氏入川始祖万寿公生活遗址------长滩桥

 

 

                     广安龙台部分林氏现居住地

 

 据《朱氏族谱》记载:朱氏朱万一郎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生于福建上杭县,随父迁居广东韶州府乳源县,配张氏夫人,逝后夫妇同葬梯下会众墩。我们1868年的《广安龙台林氏老谱》也记载了:老祖自闽至粤广东韶州府乳源县龙溪洞这一迁徙过程。始祖考:林法强(据林氏世荣公族谱记载又叫林宗伯),长房文亮公生七子上村居住;二房文斌公生二子广东科里居住;三房文晟公生三子梅子山居住。文晟公之子林开公住坪尾;林全公住梅子山;林禄公住井面里。林禄公之子林先公白与禄公同葬上坳。林先公白之妻祖妣陈氏葬在会众墩。由上可以证明:我们的先祖和朱德元帅的先祖都是自闽至粤,由广东乳源入川。朱氏祖妣林氏和万寿公、万全公他们入川后都同时居住在现今的广安龙台镇,加之他们是姐弟,因此我们四川广安龙台林氏入川时间也应是康熙五十三(1714年)前后。万寿公生于1688年2月初9日,长子殿章公生于1709年5月23日,故当年万寿公应是26岁左右;其长子殿章公应是5岁左右。从此林氏在广安龙台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至今三百来年。现有世孙十四世。现主要居住在广安区的:龙台镇红龙村、玉城村、西家村、齐兴村、齐建村、红旺村、龙台街道,恒升镇的山埝村、倒碑,石笋镇的毁家桥,及广安市城内。这些年来,人才倍出,大学生无数,其中也有研究生、外国留学生,有部队军官、科技行政干部。总之,他们在和谐的社会主义各行各业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广安龙台林氏先祖生活遗迹----双河沟

 

 至于林姓的由来比干之说与材世宗之说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得姓始祖究竟是谁呢?我想:四川广安的龙台与填川前祖居地乳源龙溪相隔三千多里之遥,由于清后期战争频繁及社会动荡,交通、通讯不便,粤川两地失去联系。我们先祖在1868年编写家谱时与湖广填川前至少是100多年,他们对家族历史的记录难免有误笔或错传。尽管在四川省邻水县西天乡孟清支系和邻水县兴仁镇金全支系的林氏老谱与我们广安龙台1868年的林氏老谱都有:老祖原在福建福州府闽县居住 ,因太祖葬下阴地一穴,形似金系钓鳖,葬在龟背石下,生下材世宗,恐夺天下,惊动朝廷之国师,旨即行兵拿捉,抄斩亲族,世宗闻得趁机逃生,去到侯官县长林山中,适逢打猎三师相救,将“材”字添一笔名“林”世宗等相似记载。但材世宗公改姓之故事,在广东省韶州府乳源县林氏族谱中只字未提。并且在历史和现今并非有材姓的记录。据《福建柴林氏》记载,曾有林姓改柴姓,其后裔柴姓又改林姓的故事。闽林始祖林禄10世孙林英生一子名士弘。隋末,林士弘加入江西饶州操师乞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操师乞死后,军中拥立大将军林士弘为主帅,拥兵十多万,于虔州(今江西省贑州市属)称南越王,建国称大楚,年号太平(616年,隋大业十二年)。后来这个楚国被新兴的唐朝所灭,太平年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七年.楚被唐灭后,当了七年皇帝的林士弘的家属逃匿于浙江武林山中,改林姓为柴。其十二世孙柴守礼,有妹嫁郭威(即后周太祖)为皇后,郭威无子,过继守礼的儿子柴荣,嗣立为帝,即史称的柴世宗(955—959在位)。世宗病卒,子柴宗训出生才数月,嗣位,即后周恭帝。可是柴荣的生前好友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逼柴家寡母孤儿“禅让”天下给他。这就是历史有关“林姓”改“柴姓”;有关“柴世宗”的故事。这与四川广安,邻水林氏老谱记载的“材世宗”尽管名字和读音相似,并且都是闽林后裔,但并非是同一人。因为其一:“柴”与“材”不同,前者是“林”姓改“柴”姓,后者是“材”姓改“林”姓。其二:他们生活年代不同,柴世宗在位时间是公元955-959年,而材世宗尽管他的生卒无法考证,但是其子林念五郎公生于公元1380年,因此他至少出生在公元1300年以后。

 根据1868年《广安龙台林氏老谱》和广东乳源《林氏世荣公族谱》对比可以看出材世宗公就是林世荣公。其理由有:

一:世荣公和世宗公出生地都是闽。

二:太祖都有葬下阴地一穴,地形金系钓鳖,有龟石为记的相同记载(据世荣公族谱记:乃世荣公之父林有基之墓地)。

三:世荣公和世宗公都有:林念五郎、法强、文亮、文斌、文晟、林开、林全、林禄等相同世孙人名的记载。

四:都有祖考林法强(宗伯)安居立业,承粮拾叁石等相同记载。

五:其后裔都历经自闽至粤广东韶州府乳源县的迁徙过程。

六:世荣公后裔和世宗公后裔都有西河林氏之称。

七:吾广安龙台林氏1868年编谱时距填川时间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之久,也许由于错传或笔误导至“宗”字与“荣”字有别之故。

八:材世宗公由“材姓”改“林姓”的由来,而是巧妙地修改了同样来自闽林世系的柴世宗公的故事。

据《林氏世荣公族谱》载:林禄公生于公元265年。晋惠帝(291-306年)时为安东琅琊王府参军,随琅琊王镇下都,后随父颖公南渡,东晋成帝八年,追封为晋安郡王、晋安林氏始祖,其后裔繁衍五州四海,凡其后裔派下通称闽林世系。世荣公七子孙于明正统年间,应乳源招民承种,由福建上杭闽北长汀杭地区入粤落籍乳源,虞唐、龙溪、梯下、后其子孙各志择地立业,世荣公称乳源林姓太祖,其七子(念明一郎、念聪二郎、念和三郎、念恭四郎、念忠五郎、念敬六郎、念义七郎)等念公称为乳源始祖,其派下称世荣世系。其后裔奉旨在清康熙年间由乳源县、梯下、乌鸠岭、茶元(今为乐昌茶元)、梅花(乐昌)、鹧鸪塘入川落籍邻水、大竹、广安、仪陇、重庆,繁衍9-11世。现有裔孙1万众多,列为入川世系。我们1868年《广安龙台林氏老谱》也记载了我们先祖自闽至粤的迁徒过程。因此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广安龙台林氏以福建闽林世系而来,以广东乳源世荣公世系而生。故《林氏世荣公族谱》,她是我们相同血液的认证;她是我们认祖归宗的纽带;她是几百年来我们盼望的归宿。

据唐贞观六年(632年)中书令温彦博撰《林氏源流总序》中曰:比干被杀时,正妃夫人陈氏,甫孕三月,恐祸及之,即偕侍俾,逃难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至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封比干墓,求其遗孤,以其生于长林,逐因林而命氏,赐姓为林,改名泉为坚。唐太常博士林宝于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受命撰编的《元和姓纂》载:“林殷太丁(文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王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逐姓林姓”。经考究,温彦博“甫孕三月”之说难以置信。古代人结婚较早,比干身为王子,婚后40多年无子女,直到63岁遇害才留下一怀孕之妻,留下林氏始祖名泉。这种纪传有违人类生育规律之嫌。林宝是历史上弟一位谱碟学家,他是在案据经籍、穷究旧史,诸家图碟,无不参详的认真态度下,撰编了享誉千古的大著《元和姓纂》一书。此书更正了温彦博“甫孕三月”之说,立论“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逐姓林氏”之理。因此通过这两种对林氏影响较大的纪传的考证和多种林氏家谱、族谱、宗谱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林氏乃殷太丁(文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林姓宗祖,于公元前1047年为纣杀害,其子坚时应属少年,随母陈氏逃难长林山石室之中。林坚约诞生于公元前1060的少师宅弟,为我林氏得姓始祖。

初期,比干后裔林氏聚居于博陵邑之古冀州地区,称“西河林”。西河是林氏繁第一个发祥地。西周末年,初作为林氏代表人物的林苌,林材等人,向东周国都洛阳迁徙。林雍、林放等到鲁国任职。战国时期赵相林皋,官至宰相,贵极一时。生九子皆贤,国人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该家族经过隐居之后迁到齐郡邹县。西汉初林挚、平棘侯,为齐邹林始祖。到汉宣帝时林尊为经史博士,迁太子太傅,“济南林氏”声望益著。济南是西河之后林姓第二个发祥地。林姓传衍到东汉经史林农时,由于族大人多,势力强盛,先后遭到汉灵帝和当权者董卓的忌恨,林族七百四十四人受迫害。但这支主体的林姓人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祖先基业得到进一步光大。西晋末年的动乱,林姓进一步迁徙。传至林颖、林懋开创“下邳林 ”。江苏徐州、下邳一带历来是战略要地,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比干后裔曾有八名官员(林闾、林邈、林川、林苌、林颖、林懋、林禄)坐镇徐州下邳,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使林氏家族在下邳历史上曾为名门望族。林懋生六子皆贤,时称“下邳六龙”。下邳是林姓继西河、济南之后第三个发祥地。晋永平元年,西晋皇室为了争夺政权,爆发了历史六年的“八王之乱”,晋室被迫南迁,衣冠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入闽,中州板荡时,林禄于太宁三年奉敕任晋安郡太守,开创“晋安林”,林禄称“闽林始祖”。禄公开闽后,子孙繁盛,传至十世林茂,为“莆田林”肇基祖。闽林十六世林披,生九子皆刺史,世称“唐九牧”,也称“莆田九牧”。九牧二弟林藻进士及第,开了“榜上有名”的先河,此后累世英才相继,便形成了“无林不开榜”的局面。直到明代,每次科举荣登进士榜仍居显赫地位。闽林繁衍发展,唐宋时期,林氏人口最多的莆田成为重要郡望。南宋末年,闽南是元军攻克宋王朝的最后战场,连年战乱。因此,闽林和其他民众一样,纷纷外逃谋生,逐渐向浙、赣、湘、桂、粤、台、港等地蕃衍,加快了林姓在中国沿海的发展,尤其是福建、广东、台湾有“陈林半天下”之美称。在明末清时,“明末战乱祸四川,瘟疫流行人迹鲜,大清定鼎旨下殿,三江湖广填四川”。据《林氏世荣公族谱》记载:世荣公裔孙入川世系有:林念一郎名下一支,入川祖长卿是念一郎八世孙,入川落籍四川邻水县西天乡云安村流杯池和牟家镇老鹳坝;林念二郎名下两支,入川祖足万、正珩是念二郎九世孙,足万支系入川落籍重庆市垫江县太平镇桂岭村,正珩支系落籍四川省邻水县冷家乡叶家湾。其余十五个支系是林念五郎裔孙。其中有七个支系是念五郎公之子宗伯公次子文亮公裔孙:七支中一支是四川省大竹县姚市乡楼房湾荣贵支系,入川祖荣贵是念五郎十世孙;二支是四川省广安区观阁乡瑞山支系,入川祖瑞山是念五郎九世孙;三支是四川省邻水县冷家乡宋家坪万明支系,入川祖万明是念五郎十一世孙;四支是四川省大竹县姚市乡园干子册万支系,入川祖册万是念五郎十世孙;五支是四川省邻水县幺滩镇召坪滩茂先支系,入川祖茂先是念五郎十一世孙;六支是四川省邻水县太和乡干和沟仲先支系,入川祖仲先是念五郎十一世孙;七支是四川省邻水县柑子镇土桥子从周支系,入川祖从周是念五郎十一世孙。另有六支是念五郎之子宗伯公三子文晟公裔孙:六支中一支是四川省邻水县观音桥镇林家沟呈佑支系,入川祖呈佑是念五郎十世孙;二支是四川省邻水县观音桥镇倒座天常书支系,入川祖常书是念五郎九世孙;三支是四川省邻水县冷家乡五家沟村芭蕉口特群支系,入川祖特群是念一郎九世孙;四支是四川省邻水县城北镇石垭村兴发支系,入川祖兴发是念五郎十世孙;五支是四川省邻水西天乡林家花园孟清支系,入川祖孟清是念五郎九世孙;六支是四川省邻水县三古乡林家湾孟略支系,入川祖孟略是念五郎十世孙;七支是四川省邻水县三古乡大石坝廷英支系,入川祖廷英是念五郎十一世孙。还有一支是念五郎之子宗伯公四子文斌公裔孙,即四川省邻水县兴仁镇大石乡金全支系,入川祖金全是念五郎十世孙。四川省大竹县高穴乡书益支系是世荣公裔孙,是念五郎文亮、文晟、文斌哪一房未定。加之我们四川省广安市龙台镇万全、万寿公支系,入川祖万全公、万寿公兄弟俩是宗伯(法强)公三房文晟公后裔,经考究是念五郎公十世孙。

 故西河、济南、下邳、莆田等是我们林氏根的所在;是我们入川世系的故乡。在那里曾留下了我们先祖生活的足迹;在那里有他们创造的一颗颗璀璨林氏文化明珠;在那里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独特的家风和美德。 

 

                 广安龙台林氏入川始祖妣黄老太君墓地(万寿公)

 

                                     黄老太君墓碑近照

 

 

 

                            广安龙台林氏入川始祖万寿公墓地

 

 

 

                            广安龙台林氏入川始祖妣张氏墓地(万全公)

 

     我林姓人不但是孝道的倡导者,而且是把孝与忠结合起来的实践者。

 比干乃殷商少师(亚相),于帝辛二十九祀(公元前1047年)对荒淫无道的纣王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他一连三天犯颜直谏纣王。纣王问:“何以自持”?比干说:“修善行,以义自持”。纣王愤怒地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随后于公元前1047年十月二十五日杀比干于“摘星楼”。并剖腹摘星。就这样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谏臣逝世了,享年63岁。但是他的忠烈为国尽节精神却影响着林世后裔几千年。历代开明帝王,从周武王、魏孝文帝、直到清康熙、乾隆帝都将比干的“犯颜直谏”看成是“忠君爱国”的典范,称谓“谏臣极则”。所以周武王封比干墓,魏孝文帝首建比干庙,唐太宗追赠太师谥号“忠烈公”。

 闽林世系十七世藴公即披公六子,唐贞元四年及第,于四川节度使刘辟下为推官。元和六年刘辟反,公切谏,辟怒欲杀公。公临行大呼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元和十三年(818),沧景节度使程权聘林藴掌书记,林藴劝他献上四川版图,求为属官,自己也随程觐见宪宗。藴公因此被升迁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刑部侍郎刘伯刍荐之于朝,出为邵州刺史。宝历二年(826),林藴因事受杖流放儋州,不幸病逝途中。咸通十年(869),蘊公冤案平反,连赠为洪州刺史,谥忠烈。

 闽林三八世文德公,祖居福清,福清进士(有曰明经及第),宋末宝佑四年任宁化县知事,祥兴二年(公元1279)二月,公与朝庭大臣辅驾至崖山,元将张弘范攻打崖山,宋兵大败,陆秀身背着(祥兴)帝跳海殉国,公也和朝庭官员一齐跳海为国尽忠,谥曰“忠节”。 

 清代闽林世系侯官人林永升(1853-1894),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临危不惧,不幸被炮弹击中,为国捐躯,被追封为壤子少保。清代闽林世系侯官人林旭(1875-1898),为国家图强,积极开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以四品军机章京,与谭嗣同等人参新政,后遇难。为有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此外,唐代的林慎思、宋代的林冲之、林郁、林豫次、林逢龙、林庭龙、林空斋,名代的林公辅、林文贵,清代的林凤、林凤祥、林绍璋、林履中、林昆冈、林黑尔、林西惠、林修明、林觉民、林冠慈等人,都以自己的鲜血报效了祖国,为实“忠”的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赞歌。现当代,林祥谦、林祖密、林述庆等为民主革命而死,林英灿、林治惠、林心平等为抗日而死,林育南、林茂成等为共产革命而死,他们的爱国情操同样可歌可泣。

 他们在人世沉浮中,世事变迁下,信念与豪情支撑着命运的晴空,他们不仅塑造着自己的品格形象,同时他们也影响着所处时代的风向。他们给我们林氏后裔展现出了一个个迥异不同的人生姿态,一段段发人深思的生命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不愧为时代真正的明星。他们是我们林氏的骄傲。

 俗语云:“百行孝为先”,我林姓的“孝”除了以比干为代表的,对国家的孝忠外,还表现出了对长辈和父母的特别敬仰和尊重。唐代闽林世系十八世莆田人林攒事母至孝,感动苍天,甘露三降,百鸟再集。北宋嘉昇六年(1061年),仁宗皇帝见侍御史闽林世系林悦的谱列林蘊之忠、林攒之孝,龙颜大悦,御笔大书“忠孝”二字于谱首。铃以御宝,并赐诗二章:

                                        (一)

                      长林派出下邳生,移入闽邦运更绵。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故家乔木蟠根在,深谷猗兰奕叶鲜。 

              上下相承同纪载,百千年后万斯年。

                                  (二)    

               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

              存孤直抗回天义,报国常怀贯曰忠。

              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碟世无同。 

              古今纪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

 五代时福清人林安,事母孝,母亲死后在墓旁筑室而居,墓旁有石,自裂而泉涌。宋代晋江人林颐寿,祖母背上长有疡疮,溃烂径寸。颐寿等祖母睡着后以舌舔疮,终于治好了祖母的病。父亲死后,庐于墓侧,有灵芝草生出。后又庐于继母墓侧,有白鹊来此筑巢。诸如此类的林氏孝例举不甚举。

                                  广东韶关乳源林氏宗祠

 

 

 因此我林姓由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忠臣比干开基,并杀身以成仁,成为为国尽忠的典范,在得姓伊始便使其我族带上了鲜明的忠臣之家或忠臣之后的特色。这一特色经吾林姓历代先贤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得以长期保持和传承,并进一步发展为“忠孝传家”的传统风范。因此它是我林氏文化的核心,是我林氏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值得我们世代继续传承的家风。如果没有勤奋和好的教育美德,就不可能有:我们“无林不开榜”的骄傲。故重视教育、尊祖敬宗、敦亲睦族是值得我们继续发扬的良好美德。                                                 我们通过1868年先祖编写的《广安龙台林氏老谱》:“......朝上所云天下无林不开榜......”和编排的字辈“朝永登科榜、正道忠良传,建树光鸿绪、家声礼本联、人文东国盛、福德裕英贤”等内容涵义不难看出,这正是我们广安龙台先祖在编谱时对子孙后代要秉承“忠臣之家”、“忠孝传家”传统家风的期望和要重视教育这一良好美德传承发扬的良苦用心。               通过对族史的探索,寻根问祖的考证,让我们穿越了历史时空,走进了比干时代,走进了林氏先贤生活的空间,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林氏文化。比干虽逝,但比干的“忠孝”事迹3100多年来流传不辍;比干的“孝忠”精神却在林氏繁衍和变迁的沧桑长河中,无时无刻地震撼着我林氏后裔的心灵。林氏先贤们的人格魅力、人文情怀无时无刻不引起我们林氏子孙内心的共鸣。作为林姓的子孙后代,面对先辈的谆谆教诲,面对他们光辉的人生,面对他们细腻的情感,我们不得不带着对人生的思索,去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的生命中多挤点时间来记载和探索我们的族史,以显彰吾林祖宗之遗风。使我们林氏子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们林氏后裔忠贞爱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生力军,再创历史辉煌,为和谐的社会主义画廊添砖加瓦,为我们的林氏宗族增光添彩。

 林氏宗亲们,我们只有解开这族史之谜才能更好地去了解林姓、发展林姓。2008年是我国首次举办奥运成功的一年,是神舟七号成功上天的一年,同时也是我们广安龙台林氏续谱成功的一年。而2011年是我国神舟八号成功上天的一年,同时又是我们广安龙台林氏解开族史之迷的一年。在这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让我们带着先祖要求子孙后代对家风美德传承的厚望;让我们带着骨肉团圆、亲人团聚的期盼,与神舟飞船一同飞翔吧,去飞向蓝天......飞向未来......飞向一切...... 

 

                                                                   

                                                               世荣公裔孙: 

                                                       广安龙台林氏:忠和

 

 

 

作者:林忠和 录入:林忠和 来源:原创

  • 上一篇:林则徐是莆田九牧林长房的后人
  • 下一篇:没有了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