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家史杂谈 >> 内容

人大代表呼吁:做口述家族史 弘扬优良家风家训

时间:2015/3/16 15:15:16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是一种延续,也是一种沉淀。家族家庭的历史必定伴随着岁月的荏苒和社会的变革,同时,家庭故事、家族历史也必定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知祖辈姓名、生日,更遑论家族脉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首席主持人曹可凡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呼吁,尤其是年轻人要弘扬良好家风家训、挖掘家族历史,重建家庭型社会。

  本报北京专电 青年报特派记者 刘昕璐

  以自身为例:四年修家史,家训值千金

  此次来京的曹可凡,随身的行李里带着一本他花了4年写就的家族史新书《蠡园惊梦》。除了有自己小时候的“萌照”外,家族120年五代人的生活变迁,更是在书中得到了完整呈现。“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一个家族是如何从外省到上海慢慢繁衍的,并可由此读懂上海。”曹可凡说道。

  曹可凡坦言,曾经一心往前赶,没有心境回头看,而今,定下心来,拜访亲友,寻访档案馆,并请来研究家族史的专家宋路霞帮忙。在修家族史过程中,他深深被家书家训触动。"谦逊为先,恭敬为贵"的家训,字字值千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大精神财富。”曹可凡指着书中那封书信的照片告诉青年报记者,那是高祖写给在上海打拼的儿子的。

  “我们知道,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家庭型社会,强调以家庭为社会细胞,以家族为系统,人际关系以亲情为纽带,以礼义为规范。家庭基于血缘和亲缘,是先天自然,后天情感上其实也一辈子无法拆散和割裂。”曹可凡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西方思潮的输入,以及拜金主义回潮,人们家庭观念日渐淡薄,从而导致价值失衡,产生了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相悖的怪异现象。

  “许多年轻人甚至都不能准确知道祖辈的姓名和生日,更不用说家族的历史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人们必须重归家庭型社会,注重家风、家训、家史,挖掘家庭文化内涵。”曹可凡说。

  呼吁年轻人:做口述历史,与时间赛跑

  在修家族史的过程中,却也有不可承受的心痛和遗憾接二连三地发生。曹可凡说,初稿完成时,三叔离开了人世。生怕再错过什么,等书稿定稿后,他又赶紧把文字和照片传给二叔看,二叔全部看完了。可是,等到第一时间拿到散发着油墨香的《蠡园惊梦》时,连续几天二叔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曹可凡后来才知道,就是在拿到书的当天,二叔也去世了。

  曹可凡真心体会到了什么叫与时间赛跑,“做口述史的就是这样吧。”所以,在他看来,年轻人,趁自己年轻,更趁着父辈祖辈也健在,赶紧行动。

  其实,透过《蠡园惊梦》可以知道,曹可凡的家族史并不一般,那么,对于普通凡人来说,家族史、家庭内涵的挖掘是否也有价值?对此,曹可凡以《平如美棠》一书为例,“作者作为普通民众,用朴实文字记录夫妇俩从年轻到暮年的平凡经历,留下有关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下中国人美好的精神世界。文字、故事都靠朴实取胜,记述的也是平凡夫妻的故事。书当年也没做什么宣传,却被评为"最美图书"。”

  “建议宣传部门,可联合档案馆、图书馆,以家风、家训、家史为主题,让普通民众书写家庭故事,家族历史,了解家族发展脉络,增强家庭凝聚力,从中找寻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弘扬崇德,重建家庭型社会。”曹可凡建议道。

  无独有偶,来自全国文明城区、中国幸福村的奉贤区杨王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孙跃明也直言,从2006年起,杨王村推出“好家训好家风”征集活动,通过村民自己写家训作为农民自治的标准,家家知晓、户户参与、全家上阵、反复推敲、凝练完善、展示推广、入脑入心。如今,在好家训、好家风的潜移默化中,村民能自觉以家训为座右铭崇尚新风、根除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和消极行为,以好的家训形成好的家风、好的家风带动好的村风。据了解,现已找出20部历史悠久的古家谱,从中寻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至今的历史脉络。这批家谱记录的历史,短则数百年,长则上千年,其中15部家谱编写了家训家风。

作者:刘昕璐 来源:青年报

共有评论 2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