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寻根 >> 最新资讯 >> 内容

浅谈“无林不开榜”

时间:2012/7/31 15:24:35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所谓“无林不开榜”,究其话的意思是说:凡科举殿试揭榜,每榜必有林姓贡士考取进士,甚至登科“三鼎甲”。

中国古代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文科和武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为进士。

追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是隋朝文帝、炀帝。如果以杜佑《通典》记载为准,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了一千二百九十八年。中国科举考试延至明朝,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分为四级: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据统计,在中国古代科举考中进士的总人数约98749人。林姓考取进士者究竟有多少?至今没有准确的数据。以明清两朝文科举为例,则有较清晰的资料显示。自明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止,在五百三十三年间(期间明洪武五年至十七年停止科举十二年),殿试开设201科,其中正科(逢辰、戍、丑、未年)173科,恩科(如老皇禅位,新帝登极,皇帝、太后逢十寿诞加设的恩科)28科,录取进士51624名,其中林姓进士644名,登科一甲三及第者15名(状元5名:林环、林震、林大钦、林召棠、林鸿年;榜眼4名:林志、林枝春、林建鼎、林彭年;探花6名:林文、林一凤、林汉、林士章、林钎、林宜春)。明宣德五年庚戌科,状元林震、榜眼龚錡、探花林文,创同科一甲三及第皆福建人的奇迹。

    纵观明清两朝科举的历史,在殿试开设201科中有林姓贡士金榜提名者183科,同科中林姓金榜提名10位以上者多达6科(明永乐二年甲申科、明正德九年甲戍科、明正德十二年丁丑科、明嘉靖四十四年壬戍科、明万历十四年丙戍科、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

    “无林不开榜”一说,凡阅览本族一些书籍,字里行间常有此话的言述。目前止,未见此话的出自。孩提时每逢期末考试,总听族中一些长者谈及“无林不开榜”的轶事。传说“明宣德年间,福建莆田九牧祠莲塘在清明时节提前开了9朵莲花(一般每年在6-9月间开花),其中一朵莲花格外鲜艳且出类拔萃。族人按往年验证猜测,认为是高中状元的先兆,在朝廷尚未开科殿试,便提前做状元酒庆祝。不想之举传到县官耳里,逐上报朝廷主考官,主考官心生妒忌。是年殿试开科将林姓9位贡士和一位女婿试卷压于墨砚底下,弃于一甲钦点之列。天有不测之风云,当晚贡院一场火烛将原筛选的十份试卷烧毁,主考官第二天早朝为了交差,无奈之下重新以文章的优劣评定试卷,结果林姓二位贡士胜出,同科被明宣宗宣德皇帝钦点为状元和探花,其余录为二甲进士。正、副主考官私下感叹:真乃‘无林不开榜’,天意也”。

诚然,传说终归是传说。“无林不开榜”是否出自明宣德庚戍科主考官之口?今天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也难以辩别传说中的真实性。较之以明清两朝文科举为例,在殿试开设201科中有林姓贡士金榜提名者183科,意味着有18科没有林姓贡士金榜提名。由此可见“无林不开榜”一说,他并不涵盖中国古代实行一千二百九十八年的科举,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指某个朝代或某一科而言。以此为依据来解读“无林不开榜”,无疑是比较客观和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

笔者认为:林姓在践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卓有成就的,这在族中一贯秉承“忠孝传家,教育为先”的家训是切切相关的,不愧为在中国百家姓中极具代表和显赫的姓族。“无林不开榜”流传至今,被族人津津乐道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尽管有自诩、夸大和百姓恭维的因素,但纵观中国古代历朝的科举,林姓人文尉起,簪樱相继,科举蝉联,代不乏人。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史册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辉。虽然随着朝代的更迭,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尘封的历史。每每梦回历朝林姓莘莘学子,毕生孜孜以求所创造的科举辉煌,在林姓三千多年繁衍的历史中,辉煌不曾磨灭。

推开尘封的历史,从教化和激励的角度,再次解读“无林不开榜”。固然蒙上“自诩”的色彩,却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林氏子孙。不仅在中国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起到教化子孙考取功名和报效国家的作用,而且在当代同样成为立身励志和奋发图强的动力。

                             (广东惠东  林罗送撰)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2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