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寻根 >> 最新资讯 >> 内容

漫谈“林彪祖籍福清”

时间:2014/11/25 0:06:05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漫说“林彪祖籍福清”
一、写作原因
近日福清比干研究会的两三个常务理事和我探讨“林彪祖籍福清”的问题。我趁机把写作《林彪祖籍福清》一文的背景和前后迥异的看法做了回顾。
林彪,原名育蓉,字祚大。湖北黄冈市团风县林家大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被毛泽东定为接班人而载入中国共产党党章。1971年9月13日,在蒙古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沉冤九泉。林彪的远祖是黄冈林氏始祖林千一。林千一可能是福清林氏的后人。
2007年福清林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编纂的《福清林氏大宗谱》第108页“六房蕴公衍派”中专门一节记载“文德公后裔”。接着在研究会主办的刊物《融林简讯》上先后刊出客居湖北的福清宗亲的两篇文章《湖北黄冈林姓是福清林文德的后裔》和《林彪祖源世系图谱》。
2007年,笔者在福清大宗谱里看到了林则徐的《闽楚同源序》。
2009年,笔者在林智栋会长处借阅了《黄帝子孙比干后裔长林山湖北黄冈林氏源流渊源族谱》。据说这部族谱深得黄冈和罗田的宗亲的青睐。林家大湾的宗亲多次派人到福清来要认祖归宗,并送来他们的族谱。
接着,我查阅了颇有影响的陈建魁、王大良著的《中华姓氏通史•林姓》,林伟功编著的《中华姓氏谱•林》,林春明编辑的《九牧林氏》和部分族谱以及大量的网上谱牒材料。
这些谱牒众口一词地记载林文德是福清人,林千一是林文德的后人,特别是黄冈四修谱序说:“若夫千一公以下,谱籍昭然,历历可考”。谱序更坚定了我写作《林彪祖籍福清》的信心。
2010年,我根据以上谱牒材料,在《融林简讯》上发表了一篇《林彪祖籍福清》的文章。
当时,我对以上谱牒是不加辨别地盲目相信。现在看来,族谱是否真实,还要打个问号。我们对族谱既要相信,又不能盲目相信。因为现存的族谱有一部分是明清以后联大宗的产物。文革后,许多宗派还在联大宗。
《福清林氏大宗谱》中载有好几个宗派,既没有族谱,也没有墓志铭,更没有古祠堂的楹联,就凭“据族老回忆,某某林氏源自某某派”这一句话,就确定了祖源,归入某大宗,载入了大宗谱。像这样的族谱能值得相信吗?试问,族老会活多少年?最多一百年吧。他们就会知道几百年甚至一千多年前的祖宗的历史?这不是把谱牒这门科学当做儿戏吗?我们研究族谱的目的就是不冒认祖宗,还历史本来面目,以告慰九泉之下被裔孙狠心抛弃的列祖列宗。
要论证林彪是否祖籍福清这个论点,必须具备三个论据:一是林文德是福清人,二是林千一是林文德的裔孙,三是林彪是林千一的裔孙。第三个论据不成问题。因为地区、村落的始祖一般不会出错,容易出错的是这个始祖的祖籍地。因此,前两个论据缺一不可。
二、族谱记载林文德
据林则徐的《闽楚同源序》载:“余遍阅宗图,深悉公等本邵州刺史蕴公之后,与余上共披公”。这篇谱序明确记载福建和湖北的林姓是同一祖源,黄冈林姓是福建林蕴的衍派。
龙岩博物馆有一本清嘉庆三年(1789年)编修的龙岩龙门里陈邦洋德春户的《奎垣公房谱》。该谱有一段关于文德公的记载:“ 一百二十世祖文德公,迪公之子,讳公玉,字崇清,文德其号也。世居福清县渔溪上镜,宋末登进士第,为宁化知县。及宋亡,死于崖门之难”。渔溪上镜,宋代称前庄,明末改上镜,谐音为上迳。
湖南常德民国二十年(1931年)版十德堂四修本《林氏族谱》载:“一百二十世祖文德公,字崇清,名公玉,迪公之子,原籍莆田福清渔溪上镜。宋淳祐年间中进士,宋宝祐四年为官汀州府宁化知事”。林的后人以为福清是莆田的辖县,甚至以为福清就是莆田。
《福清林氏大宗谱》载:“蕴公之裔孙文德公,字崇清,祖籍福清,南宋末明经及第,授宁化知县,宋末不回,隐居宁化县西关石壁,为石壁林氏始祖。”但没有指明林文德世居的村落,也不知道现在福清有没有他和族人的后人?
永定西坡林氏族谱记载:“文德公  迪公长子,名公玉,字崇清,宋福清籍。明经及第,宋末官汀州府宁化知县,随文天祥护驾于崖门(今广东新会县),为国尽忠,家属居宁化西关四十里石壁村。” 西坡始祖是林文德之子五郎“名元光,号付崧,始迁上杭白沙里,元初至元间再迁永定太平里,卜居西坡岭”。林付崧四世孙“千一郎,迁湖北黄冈”。西坡,网上不少人错为西陂。
黄冈《黄帝子孙比干后裔长林山湖北黄冈林氏源流渊源族谱》记载,林文德“原籍莆田,福清人”。黄冈始祖林千一是西坡始祖林付崧的四世孙。
龙岩悠远林氏族谱载:“至三十八世文德公,名公玉,字崇清,原籍莆田福清。南宋明经及第,官汀州府宁化知县,为入汀始祖。原配汤氏,在福清生五子;次配黄氏,在宁化生四子。”
福鼎县店下寺前村林氏族谱记载:“闽林十七世蕴公传至闽林三十七世文德公,名公玉,字崇清,原籍福清,南宋登明经及第,官居汀州府宁化知县,为入汀始祖。南宋末年(公元1277年)元军入闽,元配夫人汤氏在福清生五子,因避战乱迁居宁化县西关四十里石壁村。”
汀州林氏族谱记载,林禄的十七世孙为九牧第六房林蕴,传至三十八世为林文德,名公玉,宋宝祐间(1253-1258年)知宁化县事,从沿海福清县移居宁化县西40里地的石壁溪。
南靖和溪林氏族谱记载,(晋安)三十八世林文德,字崇清,宋福清进士,为宁化知县。宋末不回,隐居石壁溪为始祖。
从八闽内外到大江南北,林文德的后人的族谱都一致记载他是福清人。
三、方志只记载连江的林公玉
据宋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二载:“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进士:林公玉,字文振,侯官人,居连江。”
《三山志》以后,福州府大多数方志都记载了林公玉。
明成化《八闽通志》卷之六十三记载:“林公玉,字文振,连江人。年十三善属文,淳熙中擢进士第,调建武教授。郡初未有登第者,公玉精讲解,严课试,节浮费,创贡士庄,由是举进士者与内州等。郡人祠之于学。尝校文怀泽,其郡守怙权黩货,以私意嘱公玉为取士,公玉指誓天日,义不为屈。终于太学博士,自号“双涧”。”
明万历《福州府志》卷之四十六载:“先朝进士  (宋)淳祐四年留梦炎榜:林公玉字文振,调建武教授,创贡士庄。诲人有法,其地始有登科第者,祀之于学。”
清乾隆《福州府志》的“人物六·列传·连江”中转明正德《福州府志》载:“林公玉  字文振,连江人。年十三,善属文,与兄宜高举淳祐进士。调建武教授,郡初未有登第者,公玉严课试,勤导迪,节浮费,创贡士庄,由是举进士者与内州等。郡人因祠公玉于学。尝校文怀泽,其郡守怙权黩货私嘱公玉为取士,公玉指誓天日,义不为屈。后终大学博士,自号‘双涧’”。这内容和《八闽通志》大同小异。
以上各志记载的是连江进士林公玉的履历。
清康熙甲子李世熊修纂的《宁化县志》载:“宋知县事   林公玉:宝祐四年任。按连江志,有淳祐进士林公玉,或即其人,然不言宁化令。”这部县志于同治八年重刻再版。
清同治六年的《汀州府志》卷之十六“ 知宁化县事:林公玉,宝祐间任。”没有记载籍贯,避开争议。
民国十五年《宁化县志》记载:“宋县知事林公玉   宝祐四年任。按连江志,有淳祐进士林公玉,或即其人,然不言。宁化令,通志作侯官人,淳祐四年进士。”
历代方志查遍福州府十县,只有连江一个进士名叫林公玉,他和宁化知县的名字相同。编纂们没有办法,只好把宁化知县的桂冠强按在他的头上。当代许多专家也认可方志的记载。但笔者不敢苟同。
根据以上记载,连江的林公玉和福清的林公玉的履历完全不同。连江的林公玉是从事教育,认真负责,创贡士庄,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学者,“后终太学博士”,即太学老师。福清的林公玉是忠心耿耿,保驾护主,抗击元军,叱咤风云的英雄,后终马革裹尸还。连江的林公玉根本没有这样的经历,也没有担任宁化知县的履历。
据族谱记载,宁化知县是福清的林公玉即林文德,不是连江的林公玉。
四、方志没有记载林文德
康熙《福清县志》、乾隆《福清县志》、日本宽文七年即康熙六年刻本影印的《福清县志续略》等三部县志既没有记载林文德,也没有记载林公玉。
现在各方志上,只能查到“林公玉”,却查不到“林文德”,无非两个可能:1、林文德可能只是明经出身,不是进士出身,所以各方志没有记载。如果他是进士出身,古今方志一般都会记载。2、龙岩《奎垣公房谱》明确记载,文德公,讳公玉,字崇清,文德其号也。这说明文德只是号,不是名,也不是字。他有可能在方志上使用其他的名字,不用“号”。如果使用其他的名字,我们也无法查出。
连江林公玉是宋淳祐四年中进士,有的专家硬把这个时间张冠李戴到林文德身上。既然是不同的两个人,中进士的时间会相同吗?林文德也可能稍晚些。淳祐四年(1244年)距离宝祐四年(1256年)长达12年。进士是担任知县的合格学历。淳祐四年中进士,宝祐四年还在担任七品芝麻的小知县,时间不会长了些吗?
假设两个林公玉同时中进士,那么福清的林公玉会在在方志中用什么名字呢?查康熙《福清县志》:“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榜,林振祖名君玉,乡贡发解”。林君玉和林公玉的福清话的发音完全相同。连江的林公玉,字文振;福清的林君玉,名振祖。文振和振祖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不过,县志也没有记载福清的林君玉任宁化知县。
即使方志记载了林文德,我们可能也无法查到,因为古人纂修的方志绝大部分已经散佚,存世的只有凤毛麟角。
方志是官方修纂的,族谱是民间修纂的。我们要不要相信族谱呢?我们认为,既然八闽内外的林文德的后人的族谱能够一致地记载他,就说明这个人曾存在于历史上,应该有相信的必要。我们不能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载入方志,就否认他们在历史上的存在。我们当代的人,有几个能在方志中存有一席之地呢?
五、林千一生活的朝代
下面再说说第二个条件: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林千一是林文德的后人,才可以证明福清是林彪的祖籍地。
林千一是宋朝人,还是元朝人?这是判定他是不是林文德的后人的唯一根据。
龙岩龙门里陈邦洋《奎垣公房谱》载,林文德“及宋亡, 死于崖门之难”。
永定西坡谱载,林文德之子五郎“名元光,号付崧,始迁上杭白沙里,元初至元间再迁永定太平里,卜居西坡岭”。五郎四世孙“千一郎,迁湖北黄冈”。
上述记载可以看出:林千一的高祖林文德殉国那年就是元朝元年,其曾祖林元光在元朝至正年间迁居西坡岭,祖孙之间长达四世,这就肯定林千一是生活在元朝了。
林千一生活在元朝,出生时间是否也在元朝?我们可以推算。首先推算崖门之难时的林文德的大概年龄,林文德殉国时年龄越大,子孙越多,繁衍的代数就越多,林千一在宋朝出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崖门之难,历史上又称崖山海战。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朝军队与元朝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地大规模的决战,宋军全军覆灭。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殉国!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在海面上。林文德就是这十多万殉国的英雄之一。他能够驰骋沙场,肯定年富力强,也可能和陆秀夫的年龄相差无几,大概四五十岁吧。如果年老体衰,就上不了战场的,即使他誓死不下火线,也会成为战友们的累赘。
我们再以林文德担任宁化知县的时间(1256年)和殉国的时间(1279年)以及这两个时间差(23年)来推算林千一的出生朝代。
1、假设林文德在20—30岁任宁化知县,这是最大的可能,殉国时就是43--53岁。这是驰骋沙场的年龄。林文德有九个儿子,大的五个一母同胞。40岁出头的他,估计长子元勋可能20岁出头了,但其五子元华可能只有10岁左右。如果五郎有姐姐,就可能更小。当林文德50岁开外时,估计五郎20出头了,孙子丛青可能出生。
2、如果他在30--40岁任知县,这是另有高就的年龄,殉国时就是53--63岁。60以内还可以参加战斗,60岁开外参加战斗的岁数偏大。廉颇、黄忠等人是个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当老将。林文德若在50岁出头到60稍多的年龄段逝世,五郎大概在20—30岁稍多,那么孙子丛青最大只有10岁上下。若这一年龄段战死,推测其曾孙伯二还未出生。
3、如果文德在40--50岁任知县,殉职时就是63--73岁。这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文德在这样大的年龄段参加战斗的可能性很小。这时,一郎的孙子有出生的可能性,五郎的孙子伯二没有出生的可能性。
4、如果他在50--60岁任知县,牺牲时就是73--83岁。这么高龄参加崖山战役根本没有可能。
以上四种可能,符合林文德年富力强地参加崖山战役的条件,只有第一种可能。
根据以上推断,崖山之难那年,林文德的儿子五郎已经出生,孙子丛青或许可能出生,曾孙伯二还不可能出生,玄孙千一根本没有可能出生。不管如何推算,都证明林千一出生在元朝。
但据湖北林京尧宗亲测算,林文德祖孙的出生时间如下:
20世:林迪,字仁通,迁居福建福清,测生于1162或1163年。
21世:文德公,字崇清,名公玉,1256年始任宁化知县,测生于1183年左右。
22世:五郎:字元光,号付崧,测生于1210或1214年。
23世:丛青,测生于1231或1235年。
24世:佰二公,字见川,测生于1252或1257年。
25世:千一,测生于1251或1277年。
根据以上测算,林文德73岁任知县,96岁参加崖山战役。如果林千一生于1251年,林文德死时,28岁的玄孙千一可能已经娶妻生子,六世孙万二已经出世,他已经六世同堂了。这符合一般人的常理吗?
据说黄冈、罗田、金寨三个宗派各次纂修的族谱好像对林千一出生的年代有宋、宋中叶、宋末、元朝等多种说法,并且还说林千一是宋末进士。台湾林氏大宗谱也说西坡林千一由西坡外出无回,失考。
著名学者蔡元培也在《黄冈林氏三修族谱序》说:“黄冈林氏以素封之家,守儒之礼教,自晚宋以来传世20余代”。蔡元培的“晚宋”是不是就是宋末?
黄冈四修谱序说:“此说(源于林蕴)虽得之故老旧闻,然散见于谱牒,佐以闽侯林文忠公之言,可据而信之”。这说明黄冈林氏对林蕴、林文德是他们的祖宗却还不够自信。
2000年前,湖南一个宗亲推荐了《闽楚同源序》,得到谱牒界的首肯;接着他又推荐了《西河郡林氏族谱序》,但颇有漏洞,无法得到谱牒界的承认。林则徐祖籍地福清文峰始祖林高德的长子林道生一脉的神位总牌,以物证证明这篇序言是伪托的。
虽然《闽楚同源序》只有短短的300字左右,但却明确肯定了林家两个伟人林则徐、林彪的祖源。黄冈四修谱坚信这篇谱序的记载,认为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会错。
据江西林家琪宗亲考证,黄冈始祖林千一是宋朝人,不是永定西坡人;永定西坡林千一是元朝人,已经迁居江西寻乌县石溪张干寨。如果这一说法属实,就说明黄冈林千一不是林文德的后人,也不一定是林蕴的后人。如果黄冈林氏真的不是林蕴的衍派,就说明林则徐的《闽楚同源序》是一篇伪托的序言,林则徐的先祖就不一定是“上共披公”。这篇序言毕竟是孤证,没有其他史料佐证。如果这篇序言刊在黄冈林氏的古谱上,那就毫无疑义是事实。
即使黄冈林氏不是林文德的衍派,福清也可能是他们的祖籍地。
六、黄冈林氏也可能是林敏功兄弟的衍派
据江苏林杰等宗亲查证,早在宋朝前期,福建福清林敏功、林敏修兄弟,世称“二林”,就居住蕲春县。蕲春县又称蕲州,和林彪家乡团风县现在都是黄冈市辖县,古称黄州府。 “二林”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著作等身,诗词遵循黄庭坚的风格。这一学派以黄庭坚为首,共有二三十人,江西人占了十多人。宋崇宁元年(1102年),吕本中在文章中就称黄庭坚、陈师道、“二林”这些人为“江西诗派”。
清朝张泰来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记载了林敏功的身世,“敏功,字子仁。蕲春人。年十六预乡荐,下第归,叹曰:‘轩冕富贵,非吾愿也。’杜门不出者三十年。弟敏修,字子来。俱以诗赋相高。元符末,蔡元度荐之,累征不起。政和中,赐号高隐处士。子仁寄均父诗:‘饶三落拓我迂疏。’饶三,指德操也,子仁殆借以自况焉耳。山谷寄立之云:‘林处士诗甚佳,《碧落碑》无赝本也。’二林诗文凡千余篇,号《松坡集》。”《蕲春县志》也有他们的传记。
2001年7月下旬,蕲春县赤东镇范铺村发现一块宋代福州知府蒲远犹之子蒲元礼的墓志铭。墓志铭上记载:“兄林敏功撰文,弟林敏修书”。这块墓志铭佐证了“二林”世居黄冈地区。
据雍正八年(1730年)他们的《林氏族谱》记载,五代时期,福清人林毅担任后唐蓝田令,生二子,惟深、惟涣。惟深生一子,敏功。惟涣生二子敏修,敏求。敏功生子二,伯善、伯祥。敏修生子一,伯彦。敏求生子二,伯约、伯高。其子孙广居楚地,特别是黄冈地区。家谱也有宋徽宗赐号林敏功“高隐处士”的记载。
笔者怀疑从林毅到林敏功兄弟之间的世系缺漏了二三代。
据林家老谱记载,林毅与福清西溪村林高家族是同一祖源。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林高首先登进士第,到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共有林概、林旦、林希等十三人登第,担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同知枢密院等高官。
《福清林氏大宗谱》根据《闽书》的记载,把林高家族纳入九牧长房林苇孙子林遹的派系。宋代词人刘克庄是这一家族的女婿。这一派系有不少墓志铭,其中也有刘克庄撰写的。墓志铭没有记载这个家族是九牧长房的衍派。
据《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记载,林敏功“年十六”就是“蕲春人”。既然林敏功少年时代就已经是蕲春人,这就说明他们的祖先早就定居蕲春,只是没有文字记载而已。如果他们的族谱记载属实,这个家族就有可能早到五代末北宋初,就迁居蕲春,并且向周边的黄冈、罗田、团风、金寨各县辐射繁衍。
笔者查证了以黄冈为中心的黄州府各县志,没有查到唐、五代以前的一个林姓人物。查了宋朝的“选举”志的“进士”、“举人”、“贡生”、“荐辟”等项,林敏功是唯一的林姓人物。据说林敏修是举人出身,但笔者没有查到。据《全宋文》记载,莆田人林敬修在宋熙宁间迁居蕲水,乡贡进士出身,笔者也没有查到。在元朝的“选举”志中也只查到进士林景春、贡生林让两个人。“二林”是名人,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蕲春林姓人物。笔者没有查遍湖北各府县志,据林杰宗亲等人查证,林敏功兄弟也是闽林入楚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林姓人物。
《黄州府志》和《蕲州志》的“荐辟”对林敏功的记载也略有不同。光绪十年的《黄州府志》载:“林敏功,(宋)元符间诏征不起”。光绪八年的《蕲州志》载:“林敏功,(宋)政和中征诏有传”。政和元年距离元符元年达十三年。
林则徐在《闽楚同源序》里说:“早知宗亲发迹楚黄者大有人焉”,可能指的是清初以后。林育英、林育南、林彪三兄弟都是现代杰出人物。毛泽东唯一为林育英抬过棺木。特别是林彪,位极人臣,登上权力最高峰只差一步之遥,差点改写了林姓历史。福建林姓再多,也出不了这样的伟大人物。
黄冈林氏是否可能是“二林”的衍派?须进一步考证。
现在有的人却认为,林氏祖宗祖籍莆田是天经地义,祖籍福清是胡说八道。其实福清和莆田山水相连,渔溪以西的福清人全都讲莆田话,渔溪、上迳的福清人也部分讲莆田话。这一带虽然是福清,但也可以称为广义的莆田。
古代撰稿人远在北京或者其他地区,不知道笔下人物的居住地,无奈之下就用郡望。唐宋名人自己也喜欢用郡望。林氏最昌盛的郡望莫过于济南和莆田。林禄之祖林礼从济南迁下邳,到林蕴时,已历十九世,近六百年;迁居莆田已达八世,二百多年。但《元和姓纂》里的欧阳詹还称林蕴为济南人。所以所谓“济南人”、“莆田人”只是不知道祖籍地的泛称,其他祖籍地才是实指。当然,福清就是实指。
     不管林千一是宋朝人,还是元朝人?只要他是林敏功兄弟和林文德的后人,福清就可能是黄冈林氏的祖籍地。

作者:林野76 来源:林野76的博客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