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林氏 >> 宗谱族谱 >> 内容

(明)陈循《阳城林氏重修族谱序》

时间:2014/6/19 10:04:21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阳城林氏重修族谱序①
 
(明)陈循②
 
余自滥官③于朝,凡闽之士自儒学起家者鲜不识且知之,独林陈二姓居多焉。譬之如水与木,水之支流众且盛者,其源必广以深;木之节叶繁且荣者,其本必大以远,则夫人之贵且多者有不根于祖宗积累之厚且久也哉?若莆田之阳城林氏,其可验者也。林氏之先有曰披者,仕唐,官至太子詹事。子九人,并为州刺史,时人称为九牧林氏。曰攒者,官至福唐尉,母丧,庐墓,致有白鸟甘露之祥,事上,诏旌其门,时又称为阙下林氏。至宋绍兴间,有登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曰枅④者,始徙居阳城,遂为阳城始祖。银青几传至宣议,宣议传朝散,朝散传中大夫,大夫传知县,知县传将仕,将仕传节推,节推传帅幹,帅幹传致政,致政传副使,副使传四傅,而至今,赠奉议大夫,湖广按察司佥事,用徵佥事传坦,坦,今贵州按察使也。自银青至按察凡十有六世矣。而其间跻显仕者什七人,隐德弗耀者才什二三耳,不谓之贵且多可乎?贵州公惧传世既远而不谱以载之,不惟无以别其亲疏长少之分,且将失其所从孝弟之道,必至荡然于宗族矣。乃因其谱之旧而重修之,间又惧其先祠之成于上世者,日就倾塌,无以致夫岁时享祀之诚,尝因谒告归家,徹而新之。
于乎⑤!谱以示其族人,使知所取从与夫亲疏长少之分,则孝弟之道兴矣。庙以祠其先代使有所慕与夫风雨霜露之感,则追远之义者矣。贵州公尊祖敬宗之心何其笃也哉!公举进士,即擢陕西按察佥事,再调广西湖广,而迁今官,所至赫然,振风纪,驰声誉,为士大夫之所称重。盖又林氏之表表⑥者,今年自贵州考绩⑦来北京,间告余以新祠修谱之故,请为序于编首。公,余进士同年老友也。忍不为之一言以孤其盛心哉?林氏,子姓,诚能以公之心为心。某,吾亲也,不可以薄;某,吾长也,不可以忽。亲亲长长⑧之道不失,于家将见自家而刑⑨,于乡自乡而表,著于四方,有不在于此乎?故为书之以勤。
 
【注释】
①《芳洲文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327册”
按,本文是明代名臣陈循应贵州按察使林坦之请而撰文的林氏族谱序言。
文中详细介绍了“阳城林氏”的发展史。作者指出,“阳城林氏”的始祖是林枅,至林坦计十六世。其中,“银青几传至宣议,宣议传朝散,朝散传中大夫,大夫传知县,知县传将仕,将仕传节推,节推传帅幹,帅幹传致政,致政传副使,副使传四傅”以官职代替人名,写法比较新奇,但若接触不到原谱,将难明其所指。
林氏之所以能繁衍强盛,靠的是其内在的精神文化。本文开头强调“祖宗积累之厚且久”是林氏发展的根源和内在动力。结尾处又用“亲亲长长之道不失”指出林氏忠义传家的魅力。
所以,本文是研究“阳城林氏”的重要资料。
②陈循(1385—1462),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状元,授修撰。历事永乐、景泰五朝,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后进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1444)入文渊阁典机务。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俘虏,京师大震,群臣不知所措。有人主张南迁。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高声道:“欲迁者可斩!”陈循说:“于侍郎言是。”一些朝臣拥立郕王(景帝)即皇帝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而进少保兼文渊阁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后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昭以原职赐祭。
③滥官:贪赃枉法的官吏。这里为自谦的说法。
④林枅:莆田人。淳熙十二年(1185)至绍熙二年(1191)十二月任福建路转运判官兼知泉州。
⑤于乎:同“呜呼”。感叹词。《诗·大雅·云汉》:“王曰于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朱熹集传:“于,音乌。乎,音呼。”
⑥表表:卓异,特出。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⑦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⑧亲亲: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  长长:敬重长上。《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郑玄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
⑨刑:通“型”。法式,典范,榜样。《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注:本文由古汉语专家霍德柱先生点校,仅供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在此寻根网感谢霍德柱先生对林氏谱牒文化的积极贡献.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