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林逋 >> 内容

[浙江] 林和靖籍贯考

时间:2012/5/7 17:07:27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以往的一些史书和有关记述林和靖的文章,类多称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理由如次:

 

一、《宁波市志》载:林和靖系林氏第十二世孙,祖上世居福建长乐县,至十一世,其父與兄弟四人遷居來浙,其父定居奉化黃賢村(今屬裘村鎮),故宅在今大茅?。黃賢村《林氏族譜》證實,逋出生於此。他少時好學,通經史百家,性孤高恬淡,無視功名利祿。及長,漫遊江淮,四十餘歲後遷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北麓。明代《嘉靖奉化圖志》云:「林逋,字君復,大里黃賢村人,隱於錢塘之孤山。咸平中徵召不起,贈號和靖。」奉化《忠義鄉誌》說得更直截了當:「和靖先生,吾鄉黃賢人也,集中有《將歸四明夜話別任君》等作,均可取證。史話錢塘人者,以廬隱孤山也。」又,浙東著名的藏書家徐時棟(一八一四至一八七三)在校勘《四明六誌》中,也對林和靖的出生地作過考證,他在《孤山懷和靖》詩中說:「問訊孤山水已滋,先生來作寓公時;鄉賢多少無人識,差幸將歸尚有詩」,並作註釋云:「和靖先生集中有將歸奉化之作,不然,幾不知其為四明人也。」琪按:寧波建城於唐長慶元年(八二一),以四明山為名,置明州。寧波人用明州或「四明」表示籍貫,自唐始。故四明人即寧波人,這是就大處說,蓋奉化隸屬於寧波也。

 

二、奉化《忠義鄉誌》中所說的《林和靖先生詩集》中有《將歸四明夜話別任君》和徐時棟《孤山懷和靖》中「差幸將歸尚有詩」說的是同一件事,那是林和靖的一首五律:

酒醋相向坐,別淚濕吟衣。

半夜月欲落,千山人意歸。

亂塵終古在,長瀑倚空飛。

明日重攜手,前期易得違。

     詩中表現了林和靖思念故鄉四明的深摯感情。這樣的詩在集中還有,如《送善中師歸四明》:

四明山水別多時,老病心閑事事違。

夢想湖西古蘭若,又和秋色送僧歸。

     這首詩也是林和靖在晚年寫下的。蘭若,寺的別稱。這類送別寄情、兼以懷鄉的作品,表現了他對故鄉四明的深沉思念,字裡行間蕩漾著揮之不去的濃濃鄉愁。還有《送丁秀才歸四明》等吟篇同樣寄託了作者的戀鄉情思。

 

三、早年奉化黃賢村有林和靖的故宅。宋以後,慕名前來訪問的人很多,明代奉化名人汪倫,清代寧波籍名人吳文江、阮震亨等均慕名前來訪謁過,為後代留下了不少詩文,有的還收在寧波各地的方誌中。新中國成立前奉化黃賢村有所以林氏鍾愛的「梅鶴」命名的小學,奉化市後來在文物普查中還查到該校的校歌:

「梅鶴學堂之名稱,得之林和靖,孤山植梅三百零,騎鶴拒朝廷……」

綜合上述,我的結論是:林和靖是浙江省奉化市黃賢村人無疑,從寧波市大區角度說,林和靖是寧波人也沒錯。

       歷史上認為林和靖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大概緣於林和靖在四十餘歲後徙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北麓(現在此處有座放鶴亭,原是林和靖的故廬────巢居閣所在地,放鶴亭則是為紀念這位「梅妻鶴子」的詩人而建),直至天聖六年(一○二八年)逝世,其姪「林彰偕其弟彬往錢塘治喪」。在這近二十年的杭城生活中,林和靖所居之處山水秀麗,遊人不絕,貴冑公卿、名流士庶,無不知孤山有林和靖之宅。天聖初,丞相王隨出銀為他修繕居處,布置園林,結為至友;當代名士陳堯佐、梅堯臣等也常造其廬,談詩論文;甚至連宋真宗也遣使「賜粟帛,歲時勞問」。林和靖名動江左,因緣自廣,早年在奉化黃賢村幽居自持的他便隱而不彰,這便是林和靖被誤認為錢塘(今杭州)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根本性原因。

林和靖不是隱士,至少不是真正的隱士。這一點,他曾有詩道:「余生多病期恬養,聊此樓棲一避喧」。他遠離老家奉化選擇了西湖孤山,只是找一個風景佳麗可以澄心濾俗之境,避喧養病而已。林和靖愛梅如命,在孤山廣植梅樹,他的梅花詩也寫得極好。不過,孤山探梅本來就是西湖勝景之一,唐代白居易的《憶梅花》詩中就有「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裡麗如妝」的吟讚。林和靖終身不娶,「梅妻鶴子」成了千秋佳話。終身不娶與他的一生多病,始終處在「亞健康」的身子骨有關。人活著不能無所嗜,詩文、漫遊之外,寄情於梅鶴,放浪於山水,是很自然的雅人雅事。

 

林和靖這棵從奉化黃賢村移栽於西湖孤山的千年老梅就這樣一直活著……

 

 

来源: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4/09/TK-718609.htm

 

 


 
    以往的一些史书和有关记述林和靖的文章,类多称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这个结论我以为是讹误的。我的理由如下:
    一、《宁波市志》载:林和靖系林氏等十二世孙,祖上世居福建长乐县,至八世,其父与兄弟姐妹4人迁居来浙,其父定居奉化黄贤村(今属裘村镇),故宅在今大茅岙。黄贤村《林氏族谱》证实,逋出生于此。他少时好学,通经史百家,性孤高恬淡,无视功名利禄。及长,漫游江淮间,40余岁后迁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北麓。明代《嘉靖奉化图志》云:“林逋,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人,隐于钱塘之孤山。咸平中征召不起,赠号和靖。”自此以号称于世。奉化《忠义乡志》说得更直截了当:“和靖先生,吾乡黄贤人也,集中有《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等作,均可为证。史语钱塘人者,以庐隐孤山也。”又浙东著名的藏书家徐时栋(1814-1873)在《四明六志》的校勘中,也对林和靖的出生地作过考证,他在《孤山怀和靖》的诗中说:“问讯孤山水已滋,先生来作寓公时,乡贤多少无人识,差幸将归尚有诗。”并作注释云:“和靖先生集中有将归奉化之作,不然,几不知其为四明人也。”琪按:宁波建城于唐长庆元年(821),以四明山为名,置明州,宁波人用明州或“四明”来表示籍贯,自唐始。故四明人即宁波人,这是就大处说,盖奉化隶属于宁波也。
    二、奉化《忠义乡志》中所说的《林和靖先生诗集》中有《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和徐时栋《孤山怀和靖》中“差幸将归尚有诗”说的是同一件事,那是林和靖的一首五律:
    酒醋相向坐,别泪湿吟衣。
    半夜月欲落,千山人意归。
    乱尘终右在,长瀑倚空飞。
    明日重携手,前期易得违。
    诗中表现了林和靖思念故乡四明的深挚感情。这样的诗在集中并不鲜见,如《送善中师归四明》:
    四明山水别多时,老病心闲事事违。
    梦想湖西古兰若,又和秋色送僧归。
    这首诗也是林和靖晚年写下的。兰若,寺的别称。这类送别寄情、兼以怀乡的作品,表现了他对故乡四明的深沉思念,字里行间荡漾着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还有《送丁秀才归四明》等诗篇同样寄托了作者的恋乡恋土情怀。
    三、早年奉化黄贤村有林和靖的故宅。宋以后,慕名前来访问的人很多,明代奉化名人汪伦,清代宁波籍文人吴文江、阮震亨等均慕名前来访谒过,为后代留下了不少诗文,有的还收在宁波各地的方志中。新中国成立前奉化黄贤村有所以林氏钟爱的“梅鹤”命名的小学,后来奉化市在文物普查中还查到该校的校歌:
    “梅鹤学堂之名称,得之林和靖,孤山植梅三百零,骑鹤拒朝廷……”
    综合上述,应该得出的结论是:林和靖是浙江省奉化市黄贤村人无疑,从宁波大市区角度说,林和靖是宁波人也没错。
    历史上认为林和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大概缘于林和靖在40余岁后徙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北麓(现在此处有座放鹤亭,原是林和靖的故庐——巢居阁所在地,放鹤亭则是为纪念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而建),直至天圣六年(1028)逝世,其侄“林彰偕其弟彬往钱塘治丧”。在这近二十年的杭城生活中,林和靖所居之处山水秀丽,游人不绝,贵胄公卿,名流士庶,无不知孤山有林和靖之宅。天圣初,丞相王随为他出银修缮居处,布置园林,结为挚友;当代名士陈尧佐、梅尧臣等也常造其庐,谈诗论文;甚至连宋真宗也“遣使赐粟帛,岁时劳问”。林和靖名动江左,因缘自广,早年在奉化市黄贤村幽居自持的他便隐而不彰——这便是林和靖被误认为钱塘(今杭州)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根本性原因。
    林和靖不是隐士,至少不是真正的纯粹的隐士。这一点,他的诗可以作为反证:“余生多病其恬养,聊此楼棲一避喧。”他远离老家奉化选择了西湖孤山,只是找一个风景佳丽可以澄心滤俗之境,避喧养病而已。林和靖爱梅如命,在孤山广植梅树,他的梅花诗也写得很好。不过,孤山探梅本来就是西湖胜景之一,唐代白居易的《忆梅花》诗中就有“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的吟赞。林和靖终身不娶,“梅妻鹤子”成了千秋佳话。终身不娶与他的一生多病,始终处在“亚健康”的身子骨有关。人活着不能无所嗜,诗文、漫游之外,寄情于梅鹤,放浪于山水,是很自然的雅人雅事。

标签:浙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