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林逋 >> 内容

林逋 著作考述

时间:2013/1/28 23:17:44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作者简介:夏汉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宋代文学。
  摘要:林逋诗集在北宋曾经刊刻,或至少有抄本流传。《林和靖先生诗集》在宋元明清传播及远播海外的情况,说明林逋的诗集,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他的诗作,在宋代及宋以后的诗坛,都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对林逋诗集之外的有关著作进行考述,力图澄清一些误解,并对其传播情况做出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林道;著作;刊刻;流传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6)03-0069-08
  林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溢曰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善行书,喜为诗。早年曾经漫游于江淮之间,后归隐杭州,结庐于西湖孤山。终身不娶不仕,以种梅养鹤自娱,故有“梅妻鹤子”的雅称。林逋以高节善诗而著名,当时有许多名公钜卿与之往来,如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等都与他互有唱和。其性捐介乐道,自云:“黑头为相虽无谓,白眼看人亦未妨。”(《湖山小隐》)大中样符年间,宋真宗闻其名,赐予帛粟,并遣吏岁时劳问。今存《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作为北宋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有如是评价:“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逾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其顺物玩悄为之诗,则平淡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尚博远寄适于诗尔。”(《宛陵集》卷六十)道出了林诗的魅力所在,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林集之所以能在历代流传的原因。其诗集的刊刻和传播值得我们关注。
  
  一、《林和靖先生诗集》在两宋时期刊刻情况
  林逋作诗,随写随弃,故散佚很多。宋曾巩《隆平集》卷十五记云:“林逋……临终有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亭前修竹亦萧(正束)。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曾无封禅书。’……喜为诗,其语孤峭清淡,其稿未尝自录,或曰:‘何不录以传后世乎?’逋笑曰:‘吾犹不欲以诗取名于林泉,况后世耶?’”其侄孙林大年在其去世后,收集他的诗作,编成《林和靖先生诗集》,并请梅尧臣撰序。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亦云:“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梅尧臣的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林逋的诗虽然“所存百无一二焉”,但是,其诗在北宋时已由其侄孙林大年编辑成集。有梅尧臣作序,林逋诗集在编辑层面的工作已经完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林大年编的《林和靖先生诗集》是否在北宋时期刊刻?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根据我们杏找到的北宋有关资料,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肯定的回答,这几条资料是:
  1.苏轼《东坡全集》卷十五《书林逋诗后》、诗云: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曹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宇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2.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六《书林和靖诗》云: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公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上系于人。
  3.惠洪(觉范)在《石门文字禅》卷十一中有《偶读<和靖集>戏书小诗卷尾云“长爱东坡眼不枯,解将西子比西湖。先生诗妙真如画,为作春寒出浴图。”廓然见诗,大怒。前诗规我,又和二苜》(诗略)。
  4.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二有《书林逋处士诗后》。
  这些资料,如果仅看l、2、4条,似乎还不能明确下断言,因为这些资料大致存在这样两种不确定性:一为这些诗文大概是书于林逋某篇作品之后;一为这些诗文是书于或名为《林逋诗》、或名为《林和靖渤》、或名为《林逋处士渤》的林逋诗集之后。如果是后者,那么就说明林逋诗集在北宋曾经刊行。但究竟属于那一种,从这些资料很难确证。而惠洪的诗却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林逋诗集确实在北宋有刻奉或抄本传播。但北宋时期传播的《和靖集》刊刻情况如何?它是否为陈振孙值斋书录解锄中所著录的伽靖集》?我们却无更多资料可以证明。
  林逋诗集有刻本流传,还有日本的翻刻本可以佐证。日本贞享丙寅(即三年,公元1686年),林逋诗集有茨木多左卫门刻本,名为《林和靖先生诗集》,共二卷。这个刻本在日本长泽规矩也的《和刻本汉籍分类目录》(汲古书院油印本)有著录。在杨守敬的《日本访书志》卷一四中,对这个翻刻本有记载:
  集(指日刻本林诗集)分上下二卷。首梅尧臣序,首题“和靖先生诗集”,不冠以“林”字,次行题“太常博士宛陵梅尧臣撰” (明沈行辑本删去“宛陵”二字以置于年月之后。又序文“宁海西湖之上”,沈本改“宁海”为“钱塘”)。序丈于“和靖”皆提行,其根源于北宋本无疑。令就明沈行辑本较之,沈本多出《春日寄钱都吏》一首,《伤朱寺丞》一首,《林山人隐居》一首,《洞霄宫》一首,又“草泥行郭索,云水叫钩辀” 二句。其重辑本不载,见于此本者,《秋怀》一首,《寄辇下莫降秀才》一首,《梅花》二首,《西湖小隐》一首,《东竹寄曹州任懒夫》一首。又《和病起》一首,此本在《和谢秘校西湖马上》之下,沈本在《和安秀才次晋昌居士留题壁》之下。其他字句异同,更难枚举,然则沈氏亦未见此本也……明正德丁丑沈行辑本为四卷,国朝康中吴调元刊本因之。昔刘后村以《摘句图》证和靖诗之多逸,为之惋惜。今此本《秋怀》以下六篇宛在,竟为沈行、吴调元刊本所脱,不尤可郑重哉。
  这段文字将日刻本的与明沈行辑本作丁详细比较,其异同之处颇多。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对日刻本的判断:“其根源于北宋本无疑。”如果这一判断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林大年当初编辑的林逋诗集应为上下二卷本,而且在北宋时期就已刊刻(或有抄本流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宋史·艺文七》中所著录的二卷本当为北宋刻本。然而,这一判断无更多的证据支撑,只能作为一家之说列出。
  下列资料足以证明,林逋诗集在南宋时期有过重刻本。
  1.《渭南文集》卷二十,收有陆游《跋<林和靖诗集>》,其云:
  靖人物文章,初不赖东坡公以为重,况黄、秦哉?若李端叔者,尤不足录读,竟使人浩叹。书之所以慰和靖于泉下也。嘉泰甲于六月二十四日放翁识。
  也就是说,在陆游所处的时代,《林和靖诗集》已经流行。
  2.南宋周紫芝《太仓梯米集》卷五有《读<林和靖集》书其尾》。
  3.南宋尤袤在《燧初堂书目》“别集类”也曾著
录“林和靖集”、“林和靖诗”。这虽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