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林逋 >> 内容

众说纷纭话林逋

时间:2013/1/28 0:34:59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林逋,北宋钱塘人,是个著名的隐士。他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身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生前宋真宗曾给他赐过粟帛,死后宋仁宗追谥“和靖”。这都是无上荣光的事。他善书、工诗,还是个大棋迷。中国围棋史对他应该大书一笔。可是当代人的围棋史作,写到弈人林逋时,却前后矛盾,往往不能自圆其说。
  一开始,他们列举林逋的咏棋诗,说他的诗作得如何如何的好,从而证明他是个很热爱围棋的人。但是林逋又说过:“世间事皆能之,惟不能担粪与着棋。”这就令人犯难了。把担粪与着棋并列,本来就不雅得很,居然还说“不能”,这哪里是个热爱围棋的人的所作所为呢?不写这句话吧,它又是很多棋迷都知道的。再说,关于林逋的围棋资料就是可怜的那么一点,不写还能写什么呢?硬着头皮列举下去,难免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林逋的那句话,最早是见于北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书中写道:“(林)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尝云:‘世间事皆能之,惟不能担粪与着棋。’”
  沈括也是北宋人,晚出于林逋,而且是林的钱塘同乡,所言应该是可信的。也就是说,林逋的那句话不存在真伪问题。可惜沈括没有说明林逋是在什么场合,因什么原因说那句话的。他哪里知道,自己没头没脑的记录,给后世造成了多少麻烦。但他语言平实,只是在述说一件极平常的事,对林逋也没有丝毫的贬损之意。
  同是来人的彭乘在《墨客挥犀》中也重复过林逋的那段话,而且所持态度,和沈括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明朝人冯元仲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他在《弈旦评》中列举了好几个反对下棋的人。如,晋朝时把部下棋具投入江水的中兴名将陶侃,三国时吴国写《博弈论》斥责下棋的韦昭,南朝宋时批评祖纳“以棋忘忧”的王隐等。“不解着棋担粪者林和靖”也在其列。并说他们都是“非撮囊则朽人,非白丁则吠夜犬也”。“撮囊”者,系而不用之囊,乃无用之物。林逋因了那句话,被爱棋的冯元仲视为“撮囊”、“朽人”、“白丁”、“吠夜犬”,骂了个狗血喷头。清朝人翟灏的《通俗编·艺术》中有一段题为《屎诗粪棋》的文字。他在引用了林逋的那句话后,说:“以棋比粪,今嘲低棋曰粪棋,此其出典。”也就是说,他认为棋迷们贬低对手时常说的“臭棋篓子”一语,原来典出于林逋。以致现在一些研究围棋文化的学者,写文章时,谈及林逋,无一例外地都要重复翟灏的观点。
  但是笔者实在看不出林逋有“以棋比粪”之意。有些事就怕人云亦云。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但是,我还是想谈些不同的意见。
  先说说林逋热爱围棋的一面。在这方面,他是个当之无愧的棋迷。在林逋的诗集中,写棋之作,竟有七首,实在不是个小数。他在围棋史上应该是个著名弈人了。他曾寄诗邀请一位姓叶的秀才,到他隐居的西湖孤山下棋。诗写得挺有意思:
  山中寄招叶秀才
  夜鹤晓猿时复闻,
  寥寥长似耿离群。
  月中来要恨丹桂,
  岭上且来看白云。
  棋子不妨临水著,
  诗题兼好共僧分。
  所忧他日荣名后,
  难得幽栖事静君。
  诗的大意是说,我这孤山隐居之地,夜有鹤鸣,晓闻猿啼;空阔寂寥,好像天上坠落的一颗孤星,远离人寰。你虽然没能蟾宫折桂,但也用不着失落悔恨,就到我这里来吧。这儿青山隐隐,白云悠悠,是个散心的好地方。你我可以临水弈棋,也可以和寺僧分题赋诗。等你他日荣登金榜时,我就没有机会陪伴你了。诗确实写得很好,它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这位林隐者不仅会下棋,而且棋瘾还不小。
  行文至此,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一个热爱围棋的人,为什么又要以大粪为喻来贬损围棋呢?其实,林逋的耶句话丝毫没有贬损围棋之意。而是人们曲解了他的意思。
  现在的论者多把“不能着棋”理解成“不会下棋”。也就是说,林逋根本就不知道下棋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在这个字眼上兜圈子。有的出来旁征博引,证明林逋会下棋。连笔者也不敢免俗,在文章开始也得来个“有诗为证”。其实,林逋所说的“不能”,意思是做不好。就说担粪吧,根本不存在会不会的问题,只有熟练与否之分。诗人吴伟业的观棋诗句有云:“玄黄得失有谁凭,上品还推国手能。”评品书画有“能品”一说。可见古人所谓“能”,是很不简单的意思。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样,说“不能”就是“不会”。在这一点上,明朝人郎瑛才是个明白人。他在《七修类稿》中说:“骚人墨客,多能弈棋。而林和靖乃曰:平生所不能者,担粪与着棋耳。其鄙贱之如此。愚谓着棋虽无益,不当贱恶若是,始疑之。后见本集内《题壁》诗有云:‘坐读棋慵下,眠看酒恰中。’则是棋慵下者,因坐读耳,非不能也。又《春暮寄怀曹南通》诗云:‘跌宕情怀每事同,十年曹社醉东风。弹弓园圃阴森下,棋子厅堂寂静中。’是着棋一事,亦与人同。逋翁乃担粪者耶?”对于林逋把担粪与着棋并称,郎瑛一开始也认为那是“鄙贱”了围棋。但想到“棋虽无益,不当贱恶若是”,他又怀疑自己的看法了。后来读了林逋的诗作,他发现林逋于“着棋一事,亦与人同”,所以就提出了林逋是否曾经就是个担粪者的疑问。郎瑛的疑问是正确的。林逋确实担过粪。他说自己担粪担得不好也是真话,其中没有什么玄机。
  据《宋史·真宗本纪》说,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赐杭州草泽林逋粟帛”。林逋生于公元967年,此时他已经四十六岁了。由于皇恩浩荡,到他死时(死于公元1028年)的十六年间,自然不会为吃穿发愁了。但他在四十六岁以前的那段日子里,他靠什么生活呢?该不至于讨饭吃吧。讨饭吃算什么隐士呢?真宗皇帝才不会打发叫花子呢。所以他是种过地的,他过的是自食其力的隐居生活,自然也是挑过粪的。再说他隐居孤山二十年,如果连他自己的生活垃圾都不处理,他能呆那么久吗?《宋史》没有详细叙述林逋的隐居生活情景,但是,想想东晋辞官隐居的陶渊明还“种豆南山下”呢,林逋更应该种田了。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田怎么能不施肥呢?所以,林违一定担过粪。
  林逋既爱下棋,又担过粪,认为自己这两件事做得不好,所以他把“担粪与着棋”并称,只是说了大实话。并没有“以棋比粪”之意。还有一种说法很奇特,有人说林逋的“担粪”,“暗合了禅意”。理由是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义玄禅师说过佛是“干屎橛”的话。中国的禅宗,被人说成是佛教的革命。唐宋的禅师们,常常采用“呵佛骂祖”的方法教授弟子,用来破除对印传佛教盲目固执的崇拜。比如,义玄禅师就说出了佛是“干屎橛”的名言,其目的只是为了变更含有过分宗教色彩的佛菩萨的佛号,而代之以通俗明白的观念,如禅师们常常标榜的“超格凡夫”等。一个凡夫,能在芸芸众生中超越到没有常格可比;一个生人,能作到“无心于事,无事于心”,这与成佛又有什么差别呢?不要佛这个虚名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禅宗大师呵佛骂祖是为了对弟子说法。
  但把义玄禅师的“干屎橛”和林逋的“担粪”联系在一起,说林逋的那句话“暗合了禅意”。我看是想过头了。中国的农夫世世代代都担粪,其人数以亿计。林逋的担粪,和他们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林逋担粪就“暗合了禅意”呢?如前所述,林逋说“世间事皆能之,惟不能担粪与着棋”是平平实实的大实话,丝毫没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可言。
  按照“道家的理想人物则是隐士”的说法,林隐士应该是属于道家一流的人物。了解道教发展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宋真宗比起他祖先来,对道教更祟信。唐朝皇帝把他的同姓李老君奉为道教教主,而宋真宗也捧出一位姓赵的同宗来作道教圣主。所以宋真宗给林逋赐粟帛,宋仁宗追谥林逋为“和靖先生”,都是看在他是道家一流人物的份上。当然了,林逋的山林气是最容易接受佛教禅宗影响的,说他是个向禅者也是绝对不会错的。但把“担粪”和“干屎橛”拉在一起,就“暗合了禅意”云云,那就太牵强了。难道我们在这里讨论林逋确实担过粪,也就有了佛性,有了禅意吗?
  呵佛骂祖是要下地狱的。禅宗大师们说佛是“干屎橛”,只是一种启迪学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以佛是“干屎橛”而立论,只能使读者不知所云。如果把“挑粪”和“干屎撅”类比就有了禅意,我想,这种禅早就被扫出国门了。哪里还轮得着我们在这里大讲口头禅呢。

作者:查丕栋 来源:网络

  • 上一篇:林逋《省心录》
  • 下一篇:林逋事迹考异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