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林逋 >> 内容

北宋著名诗人-梅妻鹤子林和靖(3)

时间:2012/6/21 3:04:08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梅花伴侣,与断肠情诗
  
    “西湖”这两个字,仿佛一种象形文字,代表了繁华和世俗的欢乐。白有记载以来,西湖上就桨声不断,游人如织,笙歌飘绕,是一处红尘欢场。道不尽的人生繁华,朝朝代代在这里上演。
  
    林逋为什么选择这样一处繁华热闹的场所来隐居?这里面似乎还有另一种禅机。
  
    生于北宋的林逋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年少时也曾负书远游,直到不惑之年,品味各地山水之后,他才觉得故乡的西湖甲天下。于是,游子回乡,结庐于西湖孤山北麓,从此,这里便成为他20多年的唯一居所。而且,他再也未走入西湖岸边的繁华丛中一步。
  
    隐居的林逋为了排遣寂寞,开始种梅。颇有意味的是,他种梅既不多种也不少种,而是种了360株。而且,每株梅树结出梅子后,他要卖掉当作生活之资。而一株梅树结子卖的钱,林逋便包成一包,投入瓦罐里,这样,一个瓦罐里装了300多包银两。他每天只取一包,作为生活费,买来柴米油盐酱醋茶。
  
    瓦罐空时,一年刚过,新结的梅子又可兑钱了。
  
    一树梅子换来的银两,肯定是微薄的。可是,林逋以此为满足,不求高官厚禄,不恋人间天伦,读书种梅,赏梅花卖梅子,闲来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下梅花诗,寄托情志,真是高风亮节!生活的清苦,更显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精神的可贵。
  
    选择梅树为伴侣,是林逋的独创。梅树姿态优雅,清香宜人,品格高洁,象征五福瑞祥,人间美人所有的优点,她都具备了;而美人的缺点如嗔、疾、怨、怒,她又都不曾有过。冬天给诗人送来了花香,夏天给诗人结出梅子,供他读书生活,比红袖添香伴才子夜读的美人还如意。她用身影与诗人相伴,用花香与诗人说话,结出梅子向诗人表达忠诚,而且比诗人活得更长久。千年梅树,秉承了多少日月精华,历尽了多少人世沧桑,才学会了选择。她不在空气不洁的环境中居住,而隐居深山,空气不好的地方,她不开花更不结子,以示对环境的抵抗。这位美人,本身就是千树万树中的隐士,和诗人林逋自然是互通心曲、心心相印了。
  
    后人考据,林逋选梅为妻,是因为他为情所伤,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这段不为人知的隐情,可以从林处士一首著名的词《长相思》里看出端倪。
  
    在词里,林处士含情脉脉地写道: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诗人年轻时,曾经游历于江淮等地,因此,借用吴山和越山两座不能动的山,来比喻别离情,像青山一样不老,却也像青山一样不能移动。
  
    “君”当指诗人自己,“妾”应是他的心上人,两个人热泪盈盈,情深似海,本来应该结为同心、百年好合,却不料造化弄人,有情人未能成眷属。夙愿难酬,他只好把这一段恋情压抑在江上的浪潮之中。然而,浪欲静而风不止,潮水永远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人的泪水也恰如潮水,从春流到夏,从夏流到冬……此生未尽,此泪就不会干涸。恐怕这才是林逋一生不娶、以梅为妻、归隐于西湖边的真正原因吧!
  
    不娶以示忠贞,不仕以示高洁,爱梅如爱心上人,林逋的千年魅力,正在于此。
  
    林逋虽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的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经千年而不衰,每年清明都会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20世纪50年代。
  
    元代郡任陈子安为纪念林逋,建了“放鹤亭”。亭中还有《舞鹤赋》刻石一块,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由此可见,隐士林逋不仅被当朝皇帝欣赏,连后代皇帝也心向往之。“放鹤亭”旁还有林逋墓,墓畔有林逋生前所养“鹤皋”的鹤冢。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林逋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刻意做学问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因此传下来的并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300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逋的咏梅诗歌就像他的为人,石破天惊,成了绝句。宋代曾掀起蔚为壮观的爱梅风潮,后来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亦心慕手追,但就是无法到达那个高度——林逋实在是穷尽了梅花的神韵,穷尽了士人的品格。

[ 本帖最后由 城市支 于 2010-9-29 16:22 编辑 ]

 

 

 

 

作者:城市支 录入:林和灿 来源:百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