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林逋 >> 内容

林逋早年行踪及生卒考异

时间:2013/2/1 15:21:11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关于宋初著名山林诗人林逋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六和明万历刻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桑世昌撰二《林逋传》。前者注云:“以东都事略本传、梅尧臣所撰诗序、曾巩所撰史传、曾慥编百家诗小序及旧志近事修。”搜辑不可谓不详备,然叙逋事迹详晚而略早,其后元脱脱修《宋史》作林逋,亦采录二传了无增益。当代沈幼征先生校注《林和靖诗集》撰《前言》考证逋生平,亦谓“因材料不足而感遗憾”。本文拟在沈文的基础上对林逋早年行踪及生卒作些补充考证。

 

早年行踪

 

诸传记叙林逋早期事迹,仅“初,放游江淮”数言而已。今从林逋诗及其他史料约略考知:

从李建中学书.林速有《集贤李建中工部尝以七言长韵见寄感存怀没因用追和》。(四部丛刊初编《林和先生诗集》卷三,下引林诗均见该书)诗云:“清绝门墙冷似冰,野人怀刺昔曾登。新题对雨分萧寺,旧梦经秋说杜陵。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台宪减霜稜。开元文字钟王笔,惆怅临风一烬灯。”据《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建中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改直集贤院,历知曹、解等州,为工部郎中,景德中,掌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大中祥符六年(1013)卒,年六十九。推知生于后晋开运二年(945),长林道二十三岁。逋诗为其卒后“感存怀没”作,于追怀建中一生仕历、品性和文学、书法成就的同时,忆及早年从学建中的情景。《宋诗纪事》卷三引《宣和画谱》:“李西台居洛中,以林泉自娱,善篆籀草隶八分,于真行尤精,当时士大夫得其笔迹,莫不争藏,以为模法。”林逋怀刺求见,获得门墙,除与李建中吟诗、说诗外,主要当是从其学。以后苏轼评说林逋“书似西台差少肉”(《书林遭诗后》),谓其学李而自有成就之意见于言下;故陆游《跋林和靖帖》谓逋书法“高胜绝人”、桑世昌《林逋传》谓逋“善草书”。从李学书时间虽难具体考定,但从门墙“清”、“冷”看,当是建中还未大有名于世、道亦尚年少之时。

四明山居。《浙江通志》卷四三《古迹五》引《嘉靖宁波府志》云:“奉化县东黄贤村,宋处士林逋所居。后隐杭之西湖。”林逋以后多有诗言及此居。如《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等。其《送善中师归四明》云:“四明山别多时。”《送遂良师游天台》云“忆旧山”,《送僧游天台》云“爱山心”,《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云“怀赤城”,考《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古代文中常以四明、天台、赤城连及,孙绰《天台赋》:“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赤城霞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知林逋诗言归四明、忆天台、怀赤城,即忆、怀、归其座落在四明山区的奉化山居。今存林逋诗已难见到四明山居时所作,唯《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哄然秀发因成二章》疑似。其二云:“青帘有酒不妨赊,素壁无诗未足夸。所重晚芳犹在目,可关秋色易为花。深枝苒苒妆溪翠,碎片英英剪海霞。莫管金钱好行市,寂寞相对是山家。”“青帘有酒”、“妆溪翠”、“好行市”、“相对山家”,都不似以后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以僧为邻为友光景,“剪海霞”也不似以后曹、庐州居境况,故疑为吟奉化黄贤村居之作;并可略见居此生活无非乐浙东山水,以诗酒自娱会友,陶醉其中、《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之“任君”当为曹州交游(参下),推知居四明在客曹州之前。欲归四明,但由于“旧山鹤怨无钱买”(刘筠《题林处士肥上新屋壁》)。似未得再归而客游淮甸。

曹州十年。《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三《暮春寄怀曹南通任寺丞》(“通”衍字)有“十年曹社醉春风”句,说明逋尝客居曹州十年。集中提到曹州的诗还有《曹州寄任独复》、《寄曹南任懒夫》、《出曹川》等,《寄薛学士》题注:“曹州持服”,《寄岑迪》题注:“时黜官居曹州”。除《曹州寄任独复》为居曹所作,另外几首均为去曹后寄、怀曹州之作。“跌荡情怀每事同,十年曹社醉春风。弹弓园圃阴森下,棋事厅堂寂静中”(《暮春……》),“别后交游定相忆,酒灯棋语几清宵”(《寄岑迪》),可见居曹日久,情怀跌荡,醉心于诗酒唱和、弹弓奕棋之中。虽能考出薛学士为薛映,任寺丞或为任中正,也少助于了解居曹时更多情况。

江淮汴淝之游。林逋是怀着“几日江南兴”(《出曹州》)的动机接着开始他大江南北、淮甸东西之游的。两首《淮甸南游》“几许摇鞭兴,淮天晚景中”、“幽胜程程拟遍寻,不妨淮楚入搜吟”,说明此游目的在寻幽探胜、遍访古迹,搜作诗材。从今存这期间诗看,足迹所至有泗州盯眙、金陵、芜湖、历阳、无为、寿阳以及庐、舒、池等州,还去过汴岸,即汴京开封。以居留历阳、庐州两地时间较长。

历阳,宋为淮南西路和州治所。林逋诗关涉历阳的有多首,除《历阳寄金陵衍上人》外。全是离开历阳以后回忆之作。“吟罢骚然略回首,历阳诗社久离群”(《寿阳城南写望怀历阳故友》)、“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见出尝与僧俗友人在此结社酬唱,竟奇争胜;“昔年行乐伴王孙,事尽清狂是后园”、“借人暗引莺言语,芳草闲迷蝶梦魂”(《春日怀历阳后园游兼寄宜城天使》),则见出文人生活风流疏狂的一面。这段生活,令其日久难忘。

《寄祝长官》云:“庐江五亩宅,归去亦蓬篙。”《虢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亦云:“五亩自开林下隐”,说明林道两淮游中曾于庐州置宅。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五:淮南西路“庐州,庐江郡,保信军节度,治合肥县。……有金牛山、淝水、淮水。”刘筠《题林处士肥上新屋壁》(《全宋诗》卷一一二)诗云:“久厌候靖静室来,卜居邻近钓鱼台。旧山鹤怨无钱买,新竹僧同借宅栽:斗酒谁从杨子学,扁舟空访戴逵回。抽毫有污东阳望,但惜明时老涧才。”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三选此诗入“闲适类”,同卷收陈尧佐《林处士水亭》及林逋诗多首,推知方回系以刘筠此诗为林逋作,此“肥上新屋”当即座落在肥水边的林逋庐江宅。刘筠景德以来居文翰之选,天禧中尝“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因“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宋史》本传)。题林处士壁诗之作更在此前。

客临江。几种《林逋传》都载云逋尝客临江。逋《送赵时校书之任临川司理》云:“南国古来风物好,早时游览熟登临。”《安福县道中作》有“玉梁阁皂堪行遍,回得临江即上船”语。宋江南西路置临江军,治清江县,东与抚州临川郡、西南与吉州安福县接壤,知遭客临江时,游踪及于今江西省中西部一带。《宋史·林逋传》云:“逋尝客临江,时李谘方举进士,未有知音。逋谓人曰:‘此公辅器也’……”考《宋史》卷二九二《李谘传》:谘字仲询,新喻人,景德二年举进士,真宗亲擢第三人。新喻在临江西,属临江军辖。是逋客临江时在景德二年(1005)前后。其后不久即归钱塘,结庐于西湖之孤山,开始他晚年“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的隐居生活。

从林逋诗中,可见其江淮之游的主要活动是结交士人、僧侣,寻访古迹,吟诗酬唱,追随风雅。“几许摇鞭兴,淮天晚景中”(《淮甸南游》五律),“肯便怀乡邑?时清复少年”(《闻叶初秀才东归》),“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拟归”(《翠微亭》),几乎是乐而忘返了;但从《旅馆写怀》之“垂成归不得,危坐对沧浪”、《汴岸晓行》之“羁游事无尽,尘土拂吾缨”看,似乎放游的初衷还是借以提高声名,寻找入仕的机遇,只是因“直语时多忌,幽肠俗不分。如何麋与鹿,犹此傍人群”(《偶书》),在事与愿违、此路不通、而自己又不甘违心从俗的情况下,才转念一叹:“腰间组绶谁能爱,时得闲游是此心。”(《淮甸南游》七律)以求在闲游中得到解脱和安慰,并于倦游之后归里隐居。

 

生卒考异

 

林逋的生年,史料无明载,赖卒年及享年推定。关于逋之卒年多有记载: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与桑世昌《林逋传》均载:天圣六年十二月丁卯,仁宗赐说曰“和靖先生”;宋祁《伤和靖先生君复二首》(《景文集拾遗》卷二)其二云:“贤嗟岁在辰。”说明林逋卒于岁次戊辰的天圣六年(1028)十二月。三种传记均载林逋早年客临江、知重李谘事,下云:及逋卒,“而谘适知杭州,为制缌麻服,与其门人哭而葬之。”据周淙《乾道临安志》卷三《牧守》:“天圣六年正月戊午,以右谏议大夫知洪州李谘为给事中知杭州;一七年十月丙戌.徙知永兴军。”与李涛、桑世昌、宋祁所说亦合。

但关于林逋卒年亦有异说,有必要提出加以考辩。异说约知有三:一、梅尧臣《宛陵文集》卷一八《送林大年寺丞宰蒙城先归馀杭》,题注:“逋之侄孙。”诗云:“东方有奇士,隐德珠在渊。川壑为之媚,草树为之妍。殁来十五载,独见诸孙贤。”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考定此诗作于皇祐五年(1053),则通之殁似在宝元二年(1039);二、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云:“……迨景祐初,逋尚无恙,范文正公亦过其庐,赠逋诗曰:‘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又曰:‘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淳。’其激赏如此。”依此,则逋卒于景祐初年(1034)后;三、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徐复,所谓冲晦处士者,……范文正公知苏州,尝疑夷狄当有变,使复占之。……及元昊叛,无一不验者。仁宗闻而召见,……命以大理评事,不就,赐号而归杭州万松岭,其故庐也。时林和靖尚无恙,杭州称二处士。而和靖卒乃得谧。”史载:西夏李元昊于宝元元年十二月叛,依叶说,则逋之卒更在其后。

今按;一、梅尧臣送林大年诗“殁来十五载,独见诸孙贤”下有“煌煌出仕途,皎皎如淮??。今为蒙城宰,归问浙江船”语,“殁来”“今为”对照看,系指道“殁来十五载”大年出仕,而大年初仕与“今为蒙城宰”相隔有一段时间。换言之,梅诗与林逋卒于天圣六年说并无大的抵牾之处。二、《曾巩集》卷四八有《徐复传》,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关徐复的记载与之大同小异,似取材于前者,然前者并无“时林和靖尚无恙”句,叶《录话》如此云云,查无实据,故亦不足为凭。三、需稍加详考辨的是吴处厚《青箱杂记》说。检《范文正公集》和《林和靖诗集》,二人唱酬诗甚多。范有《寄林处士》、《寄赠林逋处士》、《寄西湖林处士》、《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青箱杂记》所引二联即在其中。合而观之,见仲淹因久闻道名而拟访,及至有机会往访又阻雨,待得雨过天晴便与沈书记同访。“唐虞重逸人,束帛降何频。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淳”(《寄赠林道处士》),说明事在天圣三年五月己亥,仁宗“赐隐士林逋粟帛”(《宋史·仁宗纪》)之后,因此前大中祥符五年六月,真宗亦曾“诏赐粟帛,长吏岁时劳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八),故诗云“束帛降何颇”;逋有《送范寺丞仲淹》诗云:“中林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徐。去掉看当辨江树,离禅聊为摘园蔬。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记叙了仲淹款庐访逋、逋摘蔬接待、目送归棹的情景。考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仲淹于天圣二年(1024)迁大理寺承.四年丁母优,六年服除,十二月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逋诗称仲淹“寺丞”。又云“何时条对召公车”,说明仲淹寻访逋、逋以诗赠送,在仲淹丧服已除、等待征召而尚未新授的天圣六年十二月前。再遍检林逋诗,也未发现天圣七年以后作。是林逋卒于天圣六年十二月更无可疑。

尽管如此,关于林逋享年及由此推算生年仍稍有出入。早些的论著均以逋生年为乾德五年(967),仅新出《全宋诗》小传为乾德六年(968)。这种差别当是源于史料的不同记载。明确记载林逋享年的是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明万历梅氏祠堂刻各本《宛陵文集》此序均谓逋“年六十一”;而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梅序均谓逋“年六十二”。生年一岁之差,殆出于此。惟个别论著谓享年六十一又以生年为乾德五年(967),显为计算方法不合古人记年常例所致。要之,林逋享年当从宛陵本集,即“年六十一”,自其卒天圣六年逆推,知其生为乾德六年(968)。

 

[作者简介] 李一飞,湘潭师范学院中文泉,湖南湘潭 411201

 

原载:《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1期

作者:李一飞 来源:林氏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