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史杂谈 >> 内容

朱元璋出生在宿州?(下)

时间:2014/4/23 7:11:43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朱元璋出生在宿州?(下)


本报记者 丰吉/

朱元璋的年龄有问题

  在父母墓前的皇陵碑上,朱元璋撰文表述:他父亲朱世珍去世时是64岁,而迁到钟离时是50岁,即在钟离生活了15年。迁到钟离的第二年,朱元璋出世。这么说来,父亲去世时,朱元璋应该是14岁。

  而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中,说到的年龄情况却与此不一致。在这个碑记中,朱元璋说他父亲去世后,他就进皇觉寺当了和尚,随即寺庙关门,他不得不云游四方,成了一名游僧。浮云三载,年方二十而强,即在外云游三年,便成了20岁的大小伙子了。如此说来,他父亲去世时,他应该已经17岁了。

  杨山岭先生说,事实已再清楚不过:朱元璋并非出生在钟离(凤阳),而是出生在他父亲迁到钟离之前。

  那么,迁到钟离之前,他父亲到底在哪儿呢?这是下文要探讨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人们至少应该关注这样的问题了:朱元璋在自述其早年生活状况时,确实存在年龄问题。《朱氏族谱》揭开谜底

  朱元璋的年龄及出生地之谜,终于在杨山岭先生找到《朱氏族谱》时被解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山岭先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朱元璋既然在他父亲来钟离之前已经3岁,那么这三年他父亲到底到过哪些地方?经考证,从江苏盱眙到安徽凤阳,应经过安徽灵璧、泗县和宿州。

  在灵璧和泗县,人们没有发现朱家流落的文献证据,而在宿州市北的符离集,杨山岭先生却找到了朱家的一支所在——清水村。

  清水村的朱家子孙为杨山岭先生提供了一部《朱氏族谱》,其中记载称:

  吾祖世居沛郡,子孙蕃(繁)衍中徙于山东之长清县。至明初,宿地荒芜,大诏开垦,于是信祖携弟三人,曰伟、曰例、曰传;堂弟二人,曰仁、曰信,自山东南迁。久居之,各择便地而居。信祖与仁祖始定宅于州之北境土型村。信祖生渊,仁祖生奇,祖以下昭穆,皆可稽焉。

  谨按唐书,朱姓出自曹姓颛顼之后……周武王克商,封安苗裔夹于邾,附庸于鲁……以下春秋后八世而为楚所灭,故子孙去邑为朱氏,居沛国相县……信以志信,疑以志疑。自信、仁二祖以上,不敢记录……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也。

  从这部族谱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清水村朱氏世居沛郡。沛郡,即现在江苏徐州市沛县与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一带。其祖先是华夏先祖之一的颛顼。周朝时,曾受封于山东邾国。被楚国灭亡后,邾国子孙失去了国土,于是 “去邑(失去县邑),即去掉字右边的耳朵旁(古代字)而姓。从山东迁到宿州,子嗣传承都十分清楚,只是信、仁二祖(两支)以上的传承不敢记录,而且是信以志信,疑以志疑”——即实话实说。又说五世则迁,迁到哪里去了?不敢记录。

  再看朱元璋家谱——《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

  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人也。其先帝颛顼后,周武王封其后为。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氏,世居沛国相国。

  这与符离集清水村《朱氏族谱》中的记载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子孙去邑为朱氏的原因——“为楚国所灭没有说。大明天子,不说先祖为人所灭的心理,谅大家是能理解的。

  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中,是从他句容的五世祖开始的,这五世以上的,朱元璋没有说。而他说的,恰恰是符离集清水村《朱氏族谱》中五世则迁不敢记录的!

  考证至此,杨山岭先生豁然开朗:原来,朱元璋就是从符离集清水村出去的!他认为,朱元璋的爷爷在盱眙去世后,他的大儿子——朱元璋的伯伯因生活所迫,便与弟弟分道扬镳,迁往钟离;朱元璋的父亲则携带着妻子儿女经灵璧、泗县,流落到宿州符离集清水村。朱元璋是在清水村出生的。3岁后,朱元璋又随一家人迁往钟离。

  朱元璋做皇帝后,他父亲在清水村做豆腐的坊间,被朱氏后人建成家庙——坊寺庙。如今,家庙已不存,但建庙所用的巨大方石,仍在原址上散落着。多少年来,坊寺庙周边的建筑早已兴替几度,但就是原庙基上空旷依旧。这是当地民俗约定的:祠堂家庙上,是不适宜建民宅的,民宅镇不住那上面的风水。正史中的辅证

  多年以来,杨山岭先生依此线索,在文献和实物遗存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证据搜查工作。他首先发现,朱元璋故意隐讳龙根之所在的问题有历史证据。

  《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洪武七年(1374),有个名叫答禄的御史说:皇上受命七年而禘祭未举。应参酌古今,成一代之典。禘祭,是建立皇权之后,皇帝建立祖庙,将始祖供在这个太庙内,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盛大祭典。答禄是说,你朱元璋已当了七年皇帝了,到现在都没有举行禘祭大典以祭祀始祖!应该参照古今的祭祀制度,形成一套可行的礼仪。

  朱元璋将答禄的这一提议交给礼部、太常司及翰林院合议。三部合议的结论是:目前不能举行禘祭大礼,因为当时还不知始祖之所出

  也就是说,朱元璋在当了七年皇帝时,仍然没有说过他的始祖是谁。他在南京称帝时,曾追尊四庙,即从五世祖、四世祖……一直往下排。但三部合议认为,那四尊”“未有所考,即是朱元璋自己说的,必须得到调查确认后,才能认可。在此之前,不能举行禘祭大礼。

  朱元璋认为三部合议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表态是其议,但他一直不派人去调查,直到150余年后的嘉靖十年(1531),才举行这一大礼,但太庙中供奉的不是朱家始祖,而是朱家大明的始皇帝朱元璋!

  这是天大笑话,但满朝文武没有人说一个字。原因呢,谁都知道:正如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在主修《明太祖实录》时说的:(对于太祖的籍贯之事)唯求之于言而不深究其实。即只听他(朱元璋)说的,而不要去深究事实!

  《明史·陆聚传》中,主修官张廷玉在不经意间也透露了朱元璋的籍贯问题。书中称:脱脱败芝麻李于徐州,彭大等奔濠。聚抚戢流亡,缮城保境,寇不敢犯。徐达经理江淮,聚以徐、宿二州降。太祖尝诏曰:二州,吾桑梓地,不忍加兵。及归附,大悦。这里说元朝的大将脱脱在徐州打败 “芝麻李的起义军后,彭大等人都投奔濠州的郭子兴,但陆聚虽然流亡游荡,却一直修城保境,元军并不敢来侵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在控制、管理江淮一带时,陆聚就献出徐州、宿州来投降。对此,朱元璋曾经颁发诏书说:徐州和宿州,是我的故乡,我不忍心对这里用兵!因此,他对陆聚的归附,感到很高兴。

  在这段话里,朱元璋说了徐州、宿州是他的桑梓之地,即故乡所在。

  在《续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的透露。该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夏四月,壬戌,(朱元璋)遣人给书谕宿州吏民:桑梓之邦,不忍遽兴师旅,尔等宜体予怀,毋为自绝。说朱元璋征战途经宿州时,派人送信给宿州老百姓,称这里是俺的故乡,俺不忍心在这里兴师打仗,伤害你们。父老乡亲应体谅俺的良苦用心,千万不要自绝生路!

  这与上面引述《明史》中的记载几乎完全一样。地方资料中的证据

  杨山岭先生还在宿州及其附近找到很多与当时历史记载、民间传说相一致的相关遗存。

  在符离集清水村,除了朱元璋父亲做豆腐的坊寺庙以外,还有村北的北方寺。传说这是朱元璋四儿子朱棣的行宫。朱棣曾经在这一带驻扎四年,招兵买马。

  清水村东北方向的夹沟镇,有个马湾村。这里是朱元璋妻子马秀英——马娘娘的老家。至今,这里不仅有马娘娘的后裔,还有朱元璋当年封的徐王墓

  宿州地方志中记载有朱元璋手下的诸葛亮刘基,在洪武三年(1370)来符离集北部的丰山大兴土木一事。刘基,浙江青田人,人称刘青田、刘伯温,是个颇懂经术的神奇人物。朱元璋刚刚称帝,他就来皇帝的老家大兴土木,显然是受朱元璋的指使。他在丰山一带到底干了些什么?现在没人知道,几年后,刘伯温就神秘地去世了,在丰山一带留下的上龙寺回龙堂等建筑,至今可见遗址。

  杨山岭先生认为,在这一片神秘的土地上,一是有与朱元璋龙根风水有关的改化;二可能有与朱家祖坟有关的埋设。因为在《帝乡纪略》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懿文太子与刘青田秘之,有深意存焉,若今之万岁山,乃人力所培而成者。懿文太子,是指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他与军师刘青田俩秘之,在这里悄悄地干了与修祖墓有关的事。有深意存焉,存有什么深意?恐怕只有朱元璋和这两人知道,但所存之意,类似于用人力培土而建成万岁山。是不是深意之事干完了,为了不使天机泄露,朱元璋就悄悄地将刘青田干掉了?不得而知。

  杨山岭先生认为,朱元璋出自宿州符离集清水村朱氏一支,这已被官方和民间文献所证实;朱元璋为了不让天下人知道其龙根所在而刻意编造迷局,这也可以从这些文献和相关实物遗存中得到证实。

  一个尘封了六百年的历史之谜,能否就这样被打开?杨山岭先生希望有更多有志者参与探讨。 (完)

 

 

作者:朱鸿勤 录入:朱鸿勤 来源:原创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