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姓氏文化 >> 内容

陶弘景与陶山的故事

时间:2019/8/4 13:16:02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陶弘景与陶山

林邦彦

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唐黼墀)

陶弘景游历江南名山大川,公元508年到瑞安飞云江畔,爱上了小屿山,就住在这里采药、炼丹、行医、著书。他替人治病,妙手回春,且不计酬金,人们无不感恩戴德,交口称赞,尊称他为陶公,陶弘景的故事一直在陶山人民口头流传着。

 陶公从屿山背(今称陶山)迁往福泉山后,在头梳脑背旁毓翠峰下结草为庐,与两小童静居其中,或与渔翁樵夫闲话家常;或与老道高僧谈禅论道;或携童荷锄,入山采药;或烹茶焚香,研纂医药书籍。平时自奉简朴,衣食随常,不修边幅。但有一个习惯,多年操持从不间歇,即每日寅初起床,在炼丹崖上打坐练功,运气调息,采天地之正气,摄日月之精华。大自然之神也十分凑趣,每当陶公静练内功这段时间,一片缥缈氤氲的岚气,笼罩在炼丹崖的半山腰,把几座山峰高高托在云端之上,远远望去,山岚隐现起伏,山峰好象浮动在海上的仙山。至辰初陶公功毕,睁眼望去,这些山岚已飘上同巅,化为白云,飞入蓝天,在蔚蓝的天幕上变化出数不清的幻景;有的如天马行空,神态骏逸;有的似巨鳌搏浪,气势磅礴,令人精神振奋;俄而已有的象荒郊野鹤展翼,翱翔闯荡;有的似瑶室仙女舒广袖,曼舞轻歌,使人心旷神怡。陶公此际练功已毕,心胸豁然开朗,加上眼前如此壮观多变的景象,心情真有说不出的舒畅陶弘景在《答谢中书(谢征)书》所描绘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耸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过去人们以为这是陶氏写茅山的景色。现经查考,谢灵运的游踪并未涉及茅山,陶氏所云“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指瑞安市陶山镇内福泉山。

   陶公在屿山数年,继而迁徒到沙门山,在獐儿岩汇绿溪(陶山方言俗称麻雀为“獐儿”)结草庐隐居。一日,忽有一老媪拄杖登门求医,自言是底山(沙门山)青石龙村人。陶公诊脉后,采来三味草药让她带回去煎服。老媪回家,药到病除。数日后前来道谢,报以木质方印一颗,并说以后如遇久旱,可将木印在屿山东北八卦桥边红岩上盖三下,底山“头梳脑背”上即有乌云涌起,雨便沛然而至。后遇天旱,试之果然应验。不久,陶公将此印交地方长老收藏在霞宝宫,百姓都说那个求医送印的老媪就是沙门山的青龙娘娘。所以后来一遇天旱,人们就把通明寺内的陶公塑像抬出来祈雨。现在陶山河南村边还留有青龙殿,殿右有“白衣宰相陶公庙”,以志纪念。

 陶公在獐儿岩绿溪寓居不久,又搬到福泉山深处十八亩坪隐居。一个炎夏的中午,陶公身背药篓,汗涔涔地来到十字坑(现十二盘岭脚)的潭边,只听水声潺潺,见泉水下泻碧潭,如碎玉飞溅。他就坐在潭边树荫下的青石板上歇息、纳凉。这时从山中来了一个肩挑柴担的小伙子,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刚放下柴担.就“卜通”一声跃入潭里洗澡。陶公见状,大吃一惊,忙喊:“水太凉,快快上来!”陶公的徒弟也长叹一声:“不出三日当毙矣。”但樵夫却悠闲自在地边洗澡边笑着说:“没关系,请放心。”他游了一会,上岸来了,挑柴翻岭而去。陶公深为他的身体担忧。不料数日后,又遇到他,他挑柴健步如飞,陶公十分惊异。樵夫说:“我日日如此,实无妨害。”陶公豁然大悟,“我陶弘景做过太医令,行医数十年,自以为精通医理,竟不如山野樵夫,殊不知民间尚有强身防病之术。”自感羞愧。便顺手将所采之药,倾筐倒入飞霞岭边的溪涧中。说来也怪,翌年春天,这里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长满各种药材。附近百姓经常来此采药,人们都称这里为“药齐”,坑顶山头取名“药齐顶”。陶公闻讯,感叹说:“竖子知其一,不知其二,岂医理不灵哉!”师徒继续行医,为民除病。又一年,当地瘟疫流行,陶公急中生智,把研制好的百药和多年炼就的丹药投入溪水中,溪水顺流而下,陶公默默祈祷:愿饮到溪水的人太平无事。果然应验得很,百姓平安无事。后来,当地人民为了纪念陶公,就把这溪水称做“福泉”,把陶公修炼的地方改建称做“福泉寺”了。

  由于经常有人来求医求药,名声愈来愈大,一直传到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的耳中,萧衍原与陶弘景交情甚笃。陶公挂冠神武门,辞官在句容茅山隐居时,萧衍(此时系雍州刺史)经常遣使问计,陶公为他出了不少好主意。现在,萧衍已即帝位,听说陶公在安固(即瑞安)福泉山中隐居,就派遣二位将军来征召他还都为相。两将军带着梁武帝所赐的十斤茯苓、五斗白蜜上山。将军说明来意后,陶公却婉言谢绝说:“请将军转奏皇上,言臣归隐山野,潜心修道,精研医术,其志已决,求陛下勿怪。皇上馈赠甚丰,无以为报,有诗一首,聊表心意。”并随手写下一首诗,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两位将军无奈,只好下山,可又觉得有负圣意,难以回京缴旨,进退两难,便跳到岭下路旁的深潭里(十间桥下首),以身殉职。黎民百姓哀念这两位将军的忠贞,把这潭改名为:“将军潭”,在潭旁建造一痤石板庙纪念这两位将军,名为:“将军庙”。大家都说陶公已在此成仙,又把沙门山改称为“仙门山”。

  陶弘景在屿山、福泉山隐居时,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屿山改名为陶山,在陶山背建“通明寺”,在福泉山建“福泉寺”,在獐儿岩汇(陶山方言读“外”)绿溪东首建“贞白祠”,在花园底村建“霞宝宫”,河南村新垟桥东首建“陶公庙”,以志纪念。 这些寺、祠都用陶公的字号命名。福泉寺外,现尚留陶公修炼道术的遗迹,称 “炼丹岩”。还有引种水稻的遗迹,称 “种玉垄”。福泉寺里曾留有陶公千古绝对的手迹“福泉白水山山出”,至今无人可对。

 上联陶弘景: 

   福泉白水山山出

(古四声:仄平仄仄平平仄)

福泉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南朝齐粱时陶弘景隐居处。

闲来无事,戏对一联:

下联陶山林邦彦

古观又见日日昌

(古四声:仄通仄仄仄仄平 )

福泉寺,古道观也,在陶山镇深山老林中,现在正大兴土木重建中.陶山林邦彦对于2009年冬月.

(做对联一般讲要平对仄,仄对平,每副对联出句尾字必须用仄声,以显铿锵有力,对句尾字必须用平声,以显悠远流长.其它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一句中奇数的字平仄可以不严格要求,偶数字就得平仄相对,这样对起来读之入口。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

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  
 
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  
 
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

   

                    白云岭答使者 (梁·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明嘉靖《瑞安县志》卷九·艺文)

            

 

陶山怀古诗 (董凤翔)

         昔年奇迹著陶峰,落落禅林出晚钟。

         岭上犹然传好句,云间何处驻仙踪。

         荒凉古寺寒烟积,缥缈丹台碧树封。

         自是高人频眺望,不教世态卧潜龙。

          (民国《瑞安县志》卷三·土地篇·山川大门)

            

 

登福泉山(宋·林石)

            尝问陶隐居,径行到坤地。

            君王屡飞诏,高尚心愈厉。

            一幅画双牛,谁人知此意。

               (明嘉靖《瑞安县志》卷九·艺文)

           

 

“真诰岩”诗  (林泉山)

         山行一百五十里,人家鸡犬若桃源。

         上有太古白石洞,中是神仙炼丹坛。

         人间风雨不敢到,梁时栋宇今犹存。

         陶公真诰已未奏,孺子昆仑去未还。

         帝遣蚊龙护灵石,时间钟鼓鸣空山。

         萧台回光日月白,河汉挂屋星辰寒。

         休粮道士逐白犬,种桃金丹驱青鸾。

         千年茯苓长根蒂,百岁老人古衣冠。

         曾闻赤水出岩洞,饮进白日生羽翰。

         前朝此地禁樵采,迩来胜致多凋残。

         长松滴露封丹土,独鹤街烟锁洞门。

         神仙有楼不肯住,我辈走马何时闲。

         愿分半间云月屋,自种数亩枸杞园。

         岩头独坐洗尘耳,消此两涧清潺湲。

        (民国《瑞安县志》卷三·土地篇·山川门·叙山)

 

作者:陶山林邦彦 录入:陶山林邦彦 来源:原创

  • 上一篇:上古八大姓氏
  • 下一篇:白衣丞相陶弘景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