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姓氏文化 >> 内容

海南林氏 忠烈之后

时间:2012/5/11 8:43:28 点击:  【宽幅显示】  【微信号】

  早在9世纪末的晚唐时期,就开始有林姓先人来到海南岛。一千多年来,他们的后代枝繁叶茂,如今岛上的林氏后人已有50余万人,走在街上,不经意间就会碰到一两个姓林的人。有道是:“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这话古已有之,并非没有道理,据林氏宗亲粗略统计,到2010年止,全球林姓人口估计已达7000万。

  依据目前搜罗到的各种《林氏族谱》,可知历代渡琼定居的林姓先祖约20多人,他们的后代在全岛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海口和文昌为主要聚居地,也有不少迁居到东南亚各国,这当中又以在泰国者为最多。

  商太师比干血脉

  2009年,海南省比干文化研究会、海南林氏总会在海口府城三公里附近,动工修建“比干纪念园”,该园占地近13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比干跟海南林氏有什么关系,林氏宗亲为何热衷于此事呢?先将思忆拉回到3000年前的商代末期,缅怀那位有着“尧舜之耿介”(北魏孝文帝语)的比干(公元前1092-1029年)。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代有三仁焉。”

  ———《论语》

  看到荒淫、残暴的商君纣王无道,作为亲兄的微子于是退隐而去;叔父箕子劝谏未被采纳,佯装癫疯,却被纣王当作奴隶来囚禁;另一位叔父比干是位贤人,作为少师也多次忠言直谏,恼羞成怒的纣王以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想看一看为由,竟将比干剖腹取心。因此,孔子认为整个殷朝只有三位仁人,那就是微子、箕子和比干。

  据《史记》、《尚书》等史籍和《林氏族谱》记述,比干被害后,已有身孕的夫人妫氏逃到山林中躲藏起来,产下一子。武王姬发伐纣时,追赠比干为“太师”,谥号“忠烈公”;伐纣得胜后,又派人寻访到这对母子,赐比干遗孤姓“林”名“坚”。林坚为林氏得姓始祖。

  春秋时期,林坚的二十三代孙林放(一说二十七代)曾向孔子求学,在《论语》中有林放问“礼”的本质的记载,孔子夸他问得非常好,并答道:一切的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至于丧礼,与其大操大办,不如发自内心地哀悼死者。传说林放“一问成名”,此后又多次得到孔子的夸赞。林放是孔门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林姓瓜瓞蔓延,且迁居多处。西晋年间,林坚的六十四世孙林禄入闽,繁衍至80世林披时,已是唐代中期。林披生九子,依次为苇、藻、著、荐、曄、蕴、蒙、邁、蔇,都是一州长官,牧领一方百姓,这就是林氏家族史上赫赫有名的“九牧之家”,被称为“唐九牧”;及至宋代,林门一家九子同是“州牧”的情况再次出现,于是又有“宋九牧”之说,再次成为整个家族的极大荣耀。“宋九牧”是林披之兄林韬的十世孙,根据当下掌握的林氏家谱资料,他们可能与海南林氏没有直接的关系。

  中华林氏人才济济,不光有过“唐九牧”和“宋九牧”,历史上还出过9名文状元和11名武状元,然而名气最大、影响最广的当属一名女子———林默,她就是民间信仰主要对象之一的“妈祖”。林默是林披六子林蕴的六世孙。

  在林氏20多位渡琼始祖中,唐代入琼的林裕和宋代迁琼的林暹,他们的后裔最多。

  最早入琼的林裕

  林裕原籍福建福清,唐昭宗乾宁年间(894-898年)“赐进士”,光化二年(899年),林裕奉敕渡琼,任琼山知事,夫人陈氏和儿子林堂随行。林裕为官廉明,政绩突出,不久后被擢升为琼州同知,职务仅次于知府。林裕是林披长子林苇的曾孙,是第一位入琼的林姓人士。

  不过,有关林裕的行状,史志中的记载少之又少,族谱里的文字也不多。938年,林裕卒于任上,葬在府城西关,今迈仍村旁(清道光年间迁至今永兴镇永茂岭)。由于当时中原变故颇多,林裕的妻儿无法重返福建故里,便在府城定居下来。

  林裕、林堂的后裔先是迁居到原琼山县灵山镇大林的奇笔村和桂林洋的高山村,以及原文昌县翁田镇的松树等地,后因兵荒马乱,又分居全岛各地。

  1000多年中,林堂所传的后代甚多,目前已有800多个支脉,全省18各市县均有分布,人口近20万人,约占海南林氏人口的三分之一。

  今天的海南林氏子弟,名字中派字为“克、绍、诗、书、志、芳、声、贻、禄、位”者,都是林裕的后人。植物学家、海南大学首任校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林英(1914-2003年),原名林书镕,海口市灵山镇蓝美村人,便是林裕的三十四世孙。

  年少有为的林暹

  在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的旧州岭上,有一座古墓,墓的主人是“林暹”,墓碑背面刻有宋高宗的一份诏书,主要内容为:“有功者必加其爵。乾宁路,远夷也。朕命安抚使林暹,封守此土,地僻海岛,环三千里,外接诸番鬼国,中蹯百峒黎岐,克效劝忠,委身致力,安抚乾宁士庶,归化南蛮军黎。一疏奏闻,朕甚庆幸!如此忠君报国,应提补升,仍留是职。士熟民宜,覃敷圣教,期其大化。许尔僚属,任由调度,尽心筹尽,无负朕面命,恳恳致意也,加赐食禄二千石。”

  林暹,何许人也?

  原来,南宋偏安王朝(1127年-1279年)迁都临安(杭州)之初,人心惶惶,百废待举。与内地一样,当时的琼州社会也有诸多动荡不安的因素。绍兴元年(1131年),来了一位乾宁路安抚使(当时的海南岛隶属乾宁路)———福建莆田人林暹,据说当时他仅26岁。林暹是林披六子林蕴的十世孙。

  1135年,林暹还朝复命,因政绩斐然,宋高宗下诏嘉奖了他,但让他“仍留是职”,回琼续任。于是,林暹返乡,带上妻子王氏和儿子洵武、洵仁,举家迁居琼山府城。

  由于正史和方志中没有林暹的传记,如明正德《琼台志》在收录宋代的“经略安抚使”一栏中,也仅有“林暹”二字,使得他的事迹也是非常难寻。然而,在林暹后人历代所修的谱牒中,还是能找到其模糊的宦迹:林暹来到琼州后,改善了黎族和汉族的关系,抗击了时常侵扰琼州百姓的海盗,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军队和民众都得到顺化。这些稀少的信息与皇帝诏书上的褒扬文字,基本上是一致的。

  海南林氏普遍认为,林暹在琼任职达26年之久,也许是积劳成疾的缘故,1157年便卒于任上。不过这一说法,尤其是时间要素还缺乏过硬的证据,尚待考证。

  林暹的两个儿子后来迁徙到文昌的东阁一带,其后代迅速繁衍,也是散居全岛各地,有的还迁到了广东的雷州、海康和遂溪等地;在海外,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和欧美各国,也都有其裔孙的身影。

  今天,林暹后人常用的派字有“树、鸿、猷(尤)、明、道、师、先、觉、鲁、国”等,人数约占海南林氏人口的一半,即25万人左右,开枝散叶的速度,比林裕一脉还要快。

  琼州林氏多才俊

  林氏不但在内地人才辈出,在海南岛上的众子弟中,值得称道者也不乏其人。

  据王俞春编著的《海南进士传略》(花城出版社,1998年)介绍,明代成化七年(1471年),广东按察副使涂棐来琼视察民情时,在府城建了一座“表贤坊”,表彰当时海南的4位贤人———丘濬、林杰、薛远和邢宥,都是明代中期的进士,其中琼山人林杰与丘濬是在景泰五年(1454年)同时登科,而且都名列二甲。当时的提学胡荣在撰写四人传略时,称赞他们“文章足以辅助教化,实琼人之师,海内之望也”。

  明清两代,海南共有93人考中进士,林氏就有8人,其中文昌水北都(今属文教镇)的林密与同里的何测、邢宥先后登科,因此有“一里三进士”的美称。林密的父亲林德隆也是读书人,当过昌化主簿和文昌知县。及至清代乾隆十年(1245年),水北都又有人———林其笼———中进士,当过福建永定知县,极其重视教育,在任9年,政绩斐然;晚年在文昌主持修建文昌学宫和文峰塔。

  清末,崖州(今三亚市)的林缵统(1852-1922年)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一道“公车上书”,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回到海南,于是闭门谢客,潜心向学;民国期间,他又奔走万宁、乐会(今属琼海)等地,联络乡绅商贾,推动西沙群岛的开发。

  在海南林氏才俊中,有一位是不能忘却的。他就是被誉为“讨袁义士”的林文英(1873-1914年),追随过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在海南办过报纸,极力宣传爱国思想,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1914年3月被杀害。

  林缵统和林文英的经历,让人多多少少能看到比干正义精神的影子。

  在当代,海南林氏有两人被选为院士,这对整个海岛来说恐怕都是值得骄傲的。

  一人是林浩然(1934—),文昌白延人,鱼类生理学和养殖学专家,曾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导,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另一人是林鸿宣,植物生物学家,祖籍文昌,1960年11月生于海口,198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6年、199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年底,林鸿宣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转载(《海南日报》2011年4月11日)

 

标签:忠烈 海南 之后 
作者:林氏网 来源:不详

  • 上一篇:汉川林姓
  • 下一篇:宁德历史林氏名人录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载入中...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善心赞助 | 帮助 | 声明 | 法律公告 | 各地QQ群 | 呼吁书 | 鸣谢 | 留言 | 论坛 | 对照表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申请友情链接
  • 寻根网-家谱寻根(www.xungen.wang)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在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南京谱牒研究
    寻根网传承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寻根网域名:http://www.xungen.wang http://www.xungen.pw
    合作伙伴:林氏总会 《天下林家》杂志 殷氏网  比干庙 站名书法 国礼书画大师 许国立 官网
    寻根网总编辑 林杰 法律顾问:戴律师(执业证号:13201201010987063)苏ICP备12028648号
  •